加速台灣成歐美與新興市場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樞紐
第三屆醫療電子與醫材國際高峰論壇正式登場
2009年全球醫材市場規模將達2,421億美元,並以年複合成長率7.3%快速成長。為打造台灣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競爭優勢,加速成為歐美日與新興市場醫療電子與醫材產業樞紐,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業技術研究與金屬工業中心、藥劑中心共同承辦2010年「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特別邀請參與制定中國醫改政策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及美國大型醫材龍頭供應商Baxter Healthcare公司等多家國際企業齊聚一堂,分享歐美日醫材市場實戰經驗,及如何進軍大陸醫改市場,積極帶領台灣與國際醫療電子與器材市場接軌。
此次為期一天半的活動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多位重量級的代表,如括美國Baxter Healthcare公司將分享全球醫療器材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英國Telecare Services Association針對歐洲社會在遠距醫療保健市場變遷提出看法;來自日本Showa,特提出日本醫材產品趨勢與Showa全球行銷策略看法;中國大陸「東軟醫療」、「江蘇魚耀」、「雲南白藥」等重量級醫材大廠,對醫療電子產品未來在大陸的通路布局、策略及市場機會均將提出精闢分析,期待台灣業者能透過此次論壇更了解到全球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現況與面臨挑戰,加速讓台灣成為歐美日與新興市場醫療電子與醫材產業關鍵樞紐。
經濟部工業局(待確認)指出,2010年「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最大目的是希望建立台灣可成為歐美日與新興市場醫療電子與醫材產業樞紐,台灣以資通訊的產業優勢及先進製造服務經驗,可成為歐美醫療電子與器材大廠的事業夥伴,製造出符合新興市場國家所需的醫療電子與器材,搶進中國大陸市場,MIT(Made In Taiwan)的金字招牌更是產品品質的保證,對產品將有大幅加分效果,可加速台灣產品打入歐美日市場,讓台灣於全球醫療電子與醫材產業供應鏈上,佔有舉足輕重角色。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在政府多年的努力之下,我國已具備發展醫療電子與醫材產業所需的臨床研究、創新研發、生產等基礎建設和優秀人才,相信只要持續堅定推動產業研發、製造與行銷能量,提升「Made in Taiwan」產品核心競爭力,將逐步打開國際能見度。施顏祥進一步指出,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政府特將醫療器材領域部分輔助與彌補類醫材產品,納入台灣輸入中國大陸的早收清單,藉此降低貿易關稅門檻,大幅提升我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全面開啟台灣參與全球化的大門。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過去台灣在資、通、訊產業已有優良基礎,而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是政府近年來聚焦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隨著政府的扶植及廠商靈活開拓市場的努力下,國內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快速蓬勃發展,相信台灣可藉由優良的醫療電子與器材製造技術、品質、醫療服務,成為全球重量級醫療電子與器材廠大商。蔡清彥進一步表示,大陸自2009年起,已逐步進行一連串醫療改革政策,以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及提升醫療服務運作效率為目標,此舉也預期將替台灣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帶來重要發展契機。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黃啟川表示,為協助推動「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金工中心自2009年度起,接受南科管理局委託成立專案計畫辦公室,同時也在去年,中心醫療器材及光電設備處更特別進駐高雄科學園區,盼以具體作為,快速推動台灣南部生技醫療器材聚落全面發展,並透過整合南部地區產、官、學研及醫界寶貴研發資源,發展更多未來具成長潛力醫療器材產品及人才培訓,全面提升台灣於醫療器材競爭優勢,成為歐美日與新興市場醫療電子與器材產業重要樞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