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upn-taipei news-event-2011-01-14-10-關於本週末的TEDxTaipei

關於TED/TEDx
TED 是一個跨界的智庫,是一個對話的平台,更是實現 ideas 的舞台。TED 分別代表的是 科技 (technology)、娛樂 (entertainment)、設計 (design),是一年一度的創新盛會 。1984 年由 Richard Wurman 在加州創立,原本只是一群朋友間的腦力大激盪,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他們有些是建築師、科學家、教育家、詩人、劇作家、創業家、設計師等等。他們對未來充 滿熱情,又有一些叛逆,聚在一起討論最新最酷的點子,和如何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TED 的獨特性在於它用 『說故事』 的方式為這個大會定調。每位講者用 18 分鐘的時間把她 / 他用故事的方式現出來,在講者踏上講台的那一刻故事就已經開始。TED 在 2002 年由 媒體創業家 Chris Andreson 買下。 Chris 創辦過 Business 2.0,熟知 web 2.0 的力量。他將 TED 納入他的非營利組織 Sapling Foundation,並且從 2006 年開始將過去的演講內容放到 Ted.com,讓全世界可以免費收看,並且結合社群媒體的力量,形成持續的長尾效應。過去 25年來 TED 所探討的議題甚廣,除了科技、娛樂、設計,更涵蓋了環保、全球議題、非洲、創業等等。參與過 TED 包括有 Google 的創辦人、生態保育學家 珍 古德 ( Jane Goodall)、環保鬥士 高爾、搖滾樂團 U2 主唱 Bono 等等。
TED 在 2009 年開放品牌授權,由會員自行策劃 TEDx

關於TEDxTaipei
TED 在 2009 年開放品牌授權 (open licensing),讓全世界有心有能力的人用 TED 的模式和在其品牌準則下,來經營一個 TED 大會。這個由會員自行策劃,TED 官方認可的會議叫做 TEDx。以城市為名,用在地的故事,TEDx今年將在全球30多個城市舉辦,全球包括 台北、上海、東京、紐約、舊金山、巴黎等主要城市。 TEDx Taipei 由 The Big Question Ltd (四和願創意顧問有限公司) 所策劃。我們的 mission是: 散播好的 ideas。我們相信好的創意來自於對自我生活態度的認同,對生活美學和知識的深耕。我們希望藉由TEDx Taipei來記錄華人智慧的軌跡,用新媒體 (new media) 把這個知識庫建立起來。藉由故事的方式把台灣獨特的創新向全世界散播開來。講者來自不同領域,包括 台灣蝴蝶、海洋、醫療、藝術、設計、創意 等。我們在找尋這些講者的過程中受到了感動,他們的故事相信也值得您一聽。或許這是一個的開始,我們只是有幸參與,而持續的力道還需要靠大家的努力。
2009 年 10 月 17 日 在 台北學學文創志業舉行了第一次的 TEDxTaipei,邀請到了十多位講者,每個用 18 分鐘的時間,把他們創新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策展人
許毓仁 Jason Hsu
一個找故事,說故事的人, 六年級後段班, 喜好文學,電影, 大學主修英文和新聞, 工作和求學的足跡踏遍美國, 澳洲, 中國, 曾經追尋Che的腳步在中南美洲流浪了半年,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擔任Taiwan News主筆室翻譯, 也在 Nike 擔任教育訓練講師, 也曾跟著UNESCO到西安做永續經營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都市規劃, 也曾和朋友在舊金山的車庫創業,遊走於跨界領域, 在2008年創辦 “The Big Question Conference”, 鼓勵年輕人 – 問對的問題,走自己的路。
Jason是 TEDxTaipei 的共同創辦人之一, 他希望透過長期深耕的方式來持續經營華人文創平台, 期待下一個十年是華人分享智慧,創造改變的年代。Jason 的興趣是攝影,旅行和長跑。
彭宣璟 Kevin Peng
成長在充滿熱帶風味的檳城,從小就對大自然著迷,對於世界的好奇帶他到美國杜克大學主修生物,中途選修公共衛生,對人文紀錄片產生興趣。 大學的時候開始參與記錄片拍攝計畫,曾經到紐奧良拍攝風災,中國武漢,鄭州拍攝愛滋病,緬甸參與青少年性教育指導。
紀錄片的經驗帶給他另ㄧ個人文的窗口,在人生的抉擇點他選擇回到台灣,任職於美商銀行財務分析兩年之後,加入了BQ。Kevin擅長用人類學的觀點 來解釋經濟行為,他同時是ㄧ個固執的跑者,喜好游泳。假日的時候可以在陽明山風櫃嘴看到他和他公路車的蹤影。
------------------------------------------------------------------------------
因應氣候變遷之水資源管理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李鴻源教授

我們今天要談的議題是在氣候變遷狀況下的水資源管理,我們都知道天氣變了,地球越來越暖,從公元一千年到現在,天氣變得越來越不可以預測,到目前為止因為我們對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控制還並沒有共識,也沒有一些大家比較能認同的行動方案,所以未來氣候變遷事實上是有各種不同的情境,未來會怎麼樣,目前看起來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從過去的記錄你會發現,最熱的十年都發生在最近,2003年的夏天是歐洲最熱的夏天,那一年夏天在法國熱死了一萬五千人,那未來三十年,就是到2030年一般的夏天就會像2003年的夏天一樣,那就更不用去考慮說萬一來一個熱浪,它的溫度可能還會更超出我們的想像,未來三十年我相信人類可能還會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但是那個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是一個我們不了解的世界。
取台灣的例子來說,在1952年時,大概每十九年會發生一次水災,到了現在幾乎每兩年就會發生一次水災,過去是每十七年會發生一次旱災,到現在每九年發生一次旱災,從二十年的颱風路徑圖你可以發現,台灣幾乎是沒辦法躲得了颱風,颱風來的次數可能會越來越多,可能會越來越強,以最近的降雨記錄來看,莫拉克在阿里山三天之內總雨量達到三千毫米,這是一個世界記錄,大概是每兩千年才可能發生一次這麼大的降雨,納莉颱風大概是每四百年會發生一次,賀伯颱風每一千年發生一次,最近剛剛發生的梅姬颱風一小時降雨達到181毫米,這已經幾乎是世界記錄,從這些記錄看起來,極端氣候已經變成常態,這是我們人類必須要警覺的。在台灣,都市的淹水問題一直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不管台北、高雄,這樣的狀況都會持續的在台灣的都市發生。
台灣是一個多雨的缺水國,降雨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是每個人只能分到五分之一世界平均值的降雨,我們會非常訝異,台灣每一個人能平均分配到雨水的量,比沙烏地阿拉伯還少,甚至一半都不到。我們這樣的一個高國民所得的國家,農業用水還佔到接近八成,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數字,台北人每天的耗水量達到352公升,幾乎是歐洲人的三倍,水價幾乎是世界上最低的,就是因為這樣子,不合理的用水,不合理的水價,所以我們水的回收比例非常的低,水浪費得非常的嚴重。
台灣的地質非常年輕,而且破碎得非常嚴重,一個地震就可以把中台灣山上所有的植被全部破壞掉,中台灣過去十多年來的宿命就是颱風、豪雨、土石流,可能要二十年才有辦法達到另一個平衡。加上後天土地的超限利用,山上開墾得非常泛濫,非常嚴重,高山茶可以一路種到非常高海拔的地方,路開到那裡山崩到那裡,很多的崩塌是人為造成的,山上很多超限利用的民宿,造成的結果是甚麼?當颱風來了,這些人就變成難民,更糟糕的是讓一大部分水庫淤積非常嚴重,很多的水庫甚至接近淤滿的狀況,所以水資源的調配與彈性就會越來越少,這些淤滿的水庫是高風險的水庫,這也是我們沒有辦法承擔的後果。
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談到所謂的國土規劃,國土規劃不是狹隘的只講水資源管理,必須要從農業政策、林業政策、生態政策、都市規劃,要整個都來考慮才有辦法做到所謂的國土規劃。事實上它也是一個最大的商業契機,因為它這裡面講到多功能的土地利用,以整合型的方式,是一個創意的開始。我們現在有沒有辦法讓城市跟自然取得永續性的平衡?舉新加坡這個小國家為案例,新加坡跟我們大部分的都市一樣,雨降下來,很快地希望它進到下水道,然後你會發現下水道會越來越寬,以高雄市去年淹水為例可以發現,假如下水道的水要到海裡去,當潮水頂托,水就排不出來,都市就淹掉了,那怎麼辦呢?現在新的概念就是讓雨水進入小系統,小系統就是所謂的滯洪池、人工溼地、透水的鋪面,透水鋪面可能是停車場、綠地、公園、學校,從小系統先進到中系統,再從中系統進到大系統,過去非常典型的都會排水溝,用剛剛的概念來改變後,淹水問題解決了,整個都市也會變很漂亮。新加坡的概念告訴我們,他們要解決淹水問題,是從都市更新做起,從滯洪池的開發,綠地的開發做起。這裡面的抉竅就是它跨了好多政府不同部門和不同的專業領域,我們把同樣的概念應用在過去的台北縣,現在的新北市,我們希望都市不淹水,讓水變乾淨,讓環境變好,但你會發現,我們三個局長從來不會坐在一起開會,因為這不是我們台灣人所熟悉的運作方式,我們過去要把這條臭水溝變成一條乾淨的運河,怎麼做呢?事實上工程很簡單,只要做兩個箱涵把水截到工業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完再把它放回來,目前一部分已經完工了,不但水質問題處理了,甚至變成民眾非常重要的休閒空間,但重點是要有一個人來整合這十幾個局,這裡面不止有幾個專業的局必須參與,我們希望把公民帶進來,把文化也帶進來,希望地方可以跟著這個計畫一起成長,所以我們不止是把臭水溝變成一條乾淨的運河,也要讓新莊因為這個計畫徹底的改頭換面,希望新莊的公民的環境意識也改變,對社會的責任感也改變,政府、民眾和城市都跟著這個計畫一起來成長,這個計畫只是推動力,我們把新莊所有的關係人都帶進來一起參與全民對話,包括學校、文史工作、商店,為了這個計畫我到新莊一百個小時,跟各行各業的人做各式各樣的對話,我們的重點是這個計畫是全民參與的,這個決策我們希望是由下而上的,他們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甚至自己組織工作坊,去研究甚麼是溼地、甚麼叫生態、甚麼是議題,他們也了解自己對這個計畫的期許,當他們有一個好的意見,他們提出來,我們都很樂意交給設計師把它整合到最後的方案裡,今天這個計畫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我們過去縣政府大部分的人也離開了,但這個計畫會不會繼續下去?這計畫會繼續下去的,為什麼呢?因為民眾已經被動員起來了,所以他們自己辦報紙,自己辦活動,這個計畫還有一個特點,我們建了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是我們局跟局之間溝通的橋樑,是我們跟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樑,是訊息的分享,是訊息的溝通,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
同樣的,我們過去台北縣因為是一個城鄉差距非常大的地方,過去台灣人一直相信我們要一個大系統,才有辦法把我們的污水處理掉,但是很多地方很明顯地不適合用大系統的,所以我們利用人工溼地來處理掉30萬噸的生活污水,將近台灣四分之一的污水處理量,五股人工溼地一天可以處理5千噸生活污水,鹿角溪人工溼地一天可以處理1萬4千噸生活污水,同時它是北台灣最多高蹺鴴的棲地,新海人工溼地一天可以處理2萬噸生活污水,最重要的是它附加的生態價值,鳥類和昆蟲會自然回到溼地去,過去我們做了300公頃的人工溼地,就多了300公頃的公園,這些公園就可以改善整個都市的生活品質,在江翠我們有一個礫間處理廠,表面上它看起來像個公園,事實上它地底下都是石頭,利用石頭間的生物膜就可以把污水處理掉,水岸公園裡面這個廊道是非常好的教育空間,從這一邊走進去到另一邊可以看到污水變成乾淨水的過程,這是用生態的概念、用最少的環境成本、用最少的錢,就可以把污水處理掉,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的環境變好了,我們把它跟學校的教育結合,讓台北縣300所中小學的學童、老師、家長可以跟著我們的人工溼地、礫間處理、生態環境一起結合,透過課程辦活動,希望不單解決我們的都市淹水問題、水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小孩從小就有環境意識,從小就知道如何扮演一個公民的角色。
然後是我們台灣的地盤下陷區,事實上有1千2百平方公里是持續的超抽地下水,每年正以十公分不等的速度繼續往下陷,最嚴重的地方是嘉義東石布袋,它已經在海平面底下3公尺了,屏東的林邊,每一年只要有颱風淹水它就會變成這樣,是民眾生命財產重大的損失,屏東佳冬鄉也在海平面底下3公尺,我們需要建非常昂貴的離岸堤才能保護他們,但是他們做的是跟社會成本比起來相對低的行業,更嚴重的是離海岸線5公里的地方,從地底下抽出來的水已經是咸水了,也宣告屏東沿海岸幾乎已經沒有辦法種任何的作物,所以他們只能種黑珍珠,因為黑珍珠是我們唯一的耐鹽作物,更嚴重的是我們的高鐵經過我們所謂的地盤下陷區,高鐵經過的地方一年要下陷7公分,我們假如不解決地盤下陷問題,不從產業面去解決它,我們持續超抽地下水,不止沿海民眾的生命財產會陷到海底下,更嚴重的是高鐵有一天有可能會面對斷掉的危機,那怎麼辦?我們也是用同樣的概念,全民參與,跨部會的整合,到社區跟漁民溝通,告訴他們如何可以不超抽地下水,一樣會有更好的生活,我們也是花了數百個小時,從他們的強力反對,到最後極力贊成,大家一起促成這個方案,這個案子說穿了也不難,把魚塭租給政府,讓它變成滯洪池兼人工溼地,把魚塭/滯洪池挖出來的土把部落墊高,政府無息貸款給他們把房子做得漂漂亮亮,我們所規劃的滯洪池有50平方公里,四分之一個台北市那麼大,這東西做完以後會變成全台灣最漂亮的地方,東南亞大部分的鳥都會飛到這個地方來,這些居民的房子本來一毛錢都不值,現在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環境,這樣子的計畫所花的經費非常有限,160億的新台幣,這計畫也做好了三年,但是到今天為什麼遲遲推不出去?因為中央跨了五個部十個署,沒有一個很好的project manager去做協調的工作,從這個案子我們就意識到,不是不懂,不是沒錢,不是民間反對,而是我們的運作方式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前面比較了很多案例,由新加坡、台北縣和嘉義的案例,你會發現你有一個好的coordinator,它就會成功,你沒有一個好的coordinator,它就會失敗,而且這裡面共同的解決方案、它的共同點是什麼?它是跨領域的,它是跨專業的,最後我們做個結論,第一,氣候變遷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在等一個簡單的答案,它需要相信科學,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往前走,第二,它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政策,今天從地盤下陷區的案例可以發現,我們政府的政策是非常不明確的,農委會、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很多政策基本上是互相矛盾的,第三,你要有創意的商機,你要解決新莊的問題,要解決嘉義的問題,首先你需要解決民眾的生活問題,最後,最重要且常被大家忽略的,是要讓民眾參與,我們希望所有的決策是由下而上,而不是由上而下,所以我跟各位講的是甚麼?是一個啟發性的個案,我們需要跨領域、跨專業的對話、我們需要把民眾帶進來,我們需要改變我們決策的方式,要有創意,要建立一個伙伴關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伙伴關係,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伙伴關係,當你有了伙伴關係,我們的公民有了公民意識以後,我們自然會找到我們的領導風格出來,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來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才可能讓民眾不淹水、不缺水,而且可以跟環境相處非常好。
-------------------------------------------------------------------------------
9:00-9:20 陳永淘(客語歌曲演唱) 總共三首歌、第一首和第二首中間會講話;第二首和第三首中間也會講話 表演為主
9:20-9:40 黃聲遠 單純演講
9:40-10:00 Salome(代替Lara) 單純演講
10:00-10:20 Richard Kelly 單純演講
10:20-10:40 Edward Rubesch(代替Tina) 單純演講
10:40-11:00 劉若瑀(優人神鼓創辦人) 有可能會帶鼓上台 演講為主 表演為輔
11:00-11:20 查馬克‧法拉屋樂 與小朋友合唱 演講和表演各半
11:20-11:40 緩衝時段
11:40-13:20 午餐時間 Lunch
12:00-12:45 Small Talk quoc pham (越南人)、V V G 的Grace、Chris(LTT設計師)、GABEE林東源。主持人AVEDA朱平 在主場館
四位講者,每人講六分鐘,主持發問問題
13:20-13:40 胡德夫 表演為主
13:40-14:00 李鴻源 單純演講
14:00-14:20 John Ryan 單純演講
14:20-14:40 Nathan 單純演講
14:40-15:00 Jimi 吉米 簡報外的影音檔 單純演講
15:00-15:20 周書毅 會有安排舞蹈演出 演講為主 跳舞為輔
15:20-16:00 緩衝時段
16:00-16:30 下午茶 Afternoon Tea
16:30-16:50 黃明正 出場時後會從對面場館倒立走到主場館。走過來的這時間不算18分鐘以內 演講為主 表演為輔
16:50-17:10 Mary Lou 單純演講
17:10-17:30 齊柏林 單純演講
17:30-17:50 Gunter Pauli 單純演講
17:50-18:10 Swami 單純演講
18:10-18:30 陳明章 三首歌,每首的樂器組合都不同
Ending 觀眾解散 工作人員撤場
------------------------------------------------------------------------------
第一首 離開台北 (中文)
達卡唱了開頭於北埔南坑
詞曲:陳永淘 演唱:陳永淘

離開台北迎向寬闊的藍天
揮別陰霾 陽光照在疲憊的臉
我開著一部奧斯汀的老爺車
輪子有點發抖 但是我的方向不變
我決定要離開台北 我已決定離開台北
鳴一鳴 離開台北
我聽到新竹朋友在呼喚
聽說那裡還有純樸的客家人 於是我 ……???
我聽到台東朋友也呼喚
巴歌浪人每天每天…???
於是我換了一部有天空的吉普車
輪子有點發抖 但是我的方向不變
我的夢裡出現碧海藍天

第二首 我愛你 (河婆序曲)

河婆序曲:我愛你(I LOVE YOU)

詞曲:陳永淘 演唱:陳永淘 譯者:劉明猷

太陽公公(亻厓)愛您 藍藍个天河照綠地
地球慢慢好得日 靚靚風景恁餳人
太陽公公(亻厓)尊敬您 人間萬物全靠您
露水連雨為了您 萬草千花頭向您

您是天空的大眼睛
照顧著地上的小眼睛
您對我們眨眨眼
我們對公公笑眯眯

月光婆婆(亻厓)愛您 婆婆忒天河照土地
地球慢慢好得日 快樂个孲(孒牙)就像您
月光婆婆恩問您 天河婆婆也問您
火焰蟲半夜愛尋您 尋您跳舞到天明

您是天空的大眼睛
照顧著地上的小眼睛
您對我們眨眨眼
我們對婆婆笑眯眯

(亻厓)(客語)=我(國語) 个(客語)=的(國語)
靚靚(客語)=漂亮(國語) 恁(客語)=那麼地、如此地(國語)
餳人(客語)=吸引人(國語) 愛尋您(客語)=要找您(國語)
火焰蟲(客語)=螢火蟲(國語) 恩(客語)=我們(國語)
月光婆婆(客語)=月亮婆婆(國語) 忒(客語)=在(國語)
孲(孒牙)(客語)=嬰兒(國語)



第三首 水路 (客語發音)
詞曲:陳永淘 演唱:陳永淘 譯者:劉明猷

發夢撐一條輕輕个船 (夢見自己划著一葉輕舟)
想愛順等裡條河壩去釣魚哩(想要順著這條河流去釣魚哩)
決心做一个輕鬆个人 (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輕鬆的人)
勇敢滕一條水路來去 (勇敢的跟著一條水路而去)

發夢撐到四百年前个淡水河(夢見自己划過在四百年前的淡水河)
原來佇裡條水路早早有人 (原來在這條水路老早就有人在這兒過活)
佢兜撐著長長樟樹做个艋舺(他們划到長長的樟樹製成的艋舺)
一群釣魚唱歌 水路行个人(一群邊釣魚邊唱歌,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伊呀喔嗨唷呀 哪伊 伊呀喔嗨唷呀 哈伊
嗚 嗯 水路行个人 (啊,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發夢撐到五百年前下淡水河(夢見自己划過五百年前的下淡水河)
原來佇裡條水路也有人 (原來在這條水路也有人)
佢兜撐著長長麻竹編个竹筏(他們撐著長長麻竹編成的竹筏)
一群打魚唱歌 水路行个人(一群邊打魚邊唱歌,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伊呀喔嗨唷呀 哪伊 伊呀喔嗨唷呀 哈伊
嗚 嗯 水路行个人 (啊,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第三首 水路 (華語改譯)

詞曲:陳永淘 演唱:陳永淘 譯者:劉明猷

夢見自己划著一葉輕舟
想要順著這條河流去釣魚哩
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輕鬆的人
勇敢的跟著一條水路而去

夢見自己划過在四百年前的淡水河
原來在這條水路老早就有人在這兒過活
他們划到長長的樟樹製成的艋舺
一群邊釣魚邊唱歌,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伊呀喔嗨唷呀 哪伊 伊呀喔嗨唷呀 哈伊
嗚 嗯 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夢見自己划過五百年前的下淡水河
原來在這條水路也有人
他們撐著長長麻竹編成的竹筏)
一群邊打魚邊唱歌,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伊呀喔嗨唷呀 哪伊 伊呀喔嗨唷呀 哈伊
嗚 嗯 在水路上行船生活的人
----------------------------------------------------------------------------
天 邊的那粒星
詞: 陳明瑜 曲:陳明章
你 是天邊彼粒星 我是船頂閃熠个火
咱 兩人相逢佇暗暝 是毌是你共我忘袂記

行 過車路 等青紅燈 一個月到了 等領薪水
一 世人攏佇等過年个炮仔聲 你敢有等你心所愛

年 歲愈大愈毌願看海 年紀愈大愈想欲穿新衫
你 敢有想加留戀一寡 或是閣塊注意你的新厝佮新衫

汝 是天邊彼粒星 我是此个世間个多情男兒
咱 兩人相逢佇亂世
是 毌是年紀卡大放袂記


青 蚵仔嫂
詞: 郭大誠 曲:古調
別 人个阿君仔是穿西米羅 阮个阿君仔喂是賣青蚵
人 人叫阮是青蚵仔嫂 欲食青蚵喂是免驚無

別 人个阿君仔是緣投桑 阮个阿君仔是目睭脫窗
生 作媠歹是免怨嘆 人講歹尪啊喂是食袂空

別 人个阿君仔是住西洋樓 阮个阿君仔喂是住塗跤兜
運 命好歹是免計較 認真打拼喂是會出頭

喲~濁水溪的日頭匿佇咧哮
詞:陳明章  曲:古調思想起 
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 啊喂
喲喲喲~  濁水溪的月娘覕佇咧哭 啊喂
思啊想啊起~ 八輕若欲起 是會害死咱囝孫 濁水溪的水是會礁涸涸 閤兼烏趖趖 啊喂
毋信啊你共想詳細 哎唷 喂
哎唷 彼个海底的 魚仔 蚵仔 蚶仔 受著污染逐家攏毋敢食 啊喂
思啊想啊起~八輕若起落
咱的囡仔連喘氣都會有問題
為啥物咱攏一改一改用土地的污染佮環境來趁彼个烏錢 啊喂
逐家攏來想詳細 唉唷喂
天頂的鳥仔 佮海底的魚仔 攏咧問咱 為啥貨
喲喲喲~  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 啊喂 喲喲喲~  濁水溪的月娘覕佇咧哭 啊喂


【華譯】 喲喲喲~ 濁水溪的太陽躲起來在嚎 啊喂 喲喲喲~ 濁水溪的月亮躲起來在哭 啊喂 思啊想啊起~ 八輕若要蓋 是會害死咱子孫 濁水溪的水是會亁涸涸 又兼黑趖趖 啊喂 不信啊你把它想詳細 哎唷 喂 哎唷 那海底的 魚 蚵 蛤 受到污染大家都不敢吃 啊喂 思啊想啊起~八輕若蓋下去 我們的孩子連呼吸都會有問題 為什麼我們都一次一次用土地的污染和環境來賺那個黑錢 啊喂 大家都來想詳細 哎唷喂 天頂的鳥 和海底的魚 都在問我們 為什麼 喲喲喲~ 濁水溪的太陽躲起來在嚎 啊喂 喲喲喲~ 濁水溪的月亮躲起來在哭 啊喂

----------------------------------------------------------------------------
放鬆
2
敬愛的家長:

歲末,是家人團聚的時節,

各位的孩子在宜蘭,雖不若夏季天天笑容燦爛,
漫步在倒影山色的水田之中,成長卻稍未停歇。

3
對這些青年同事,我真心充滿敬意

(如果我那兩個女兒二十年後,能夠像其中任何一位一樣
,我想作夢都會笑醒)。

4
夥伴們來自全國各地,以往我根本
不敢去想他們一次又一次返鄉,又離開的各位的心情。

5
但是慢慢的我才了解到,
因為真正保住了那一顆「心」,保存了「真」
才真正保住了對家人的感謝與依戀,
保住了要長久在一起的關鍵素質。




6

距離,
乍看是問題,卻反而讓大家看的更遠、靠的更近。
願意讓他們來,各位是何等特別的父母!


7
這幾年我和大家雖然已經沒有住在一起,
儘可能參與這批青年建築師在宜蘭的部分生活,

確實讓我既羨慕又心驚,
那份專注的長期累積,
將會開展出多大的能量?

8
天亮,每個人用自己的步伐,
沿著田邊,帶著小狗,在吃早餐上的路上,
盤算一下今天的節奏。

9
走回工作室,一攤攤令人興奮的模型,
由於不必一定要什麼,倒也自在舒適,
而這各自在當然也隨著感覺一路延伸到設計裡。

10
房子也渴望自由,房子也需要放鬆,
空間的孕育如同胎教
他們在這個年紀就已能體會….

有了自由的節奏,就有時間經營自己想走的路。

11
來這裡一年多以後,
最強而有力的「人生第一次」就可以在各方面蓄勢登場,
同事們個個想要儘早獨當一面從責任和壓力下高速成長。
然而一站上第一線,

有時候聽到他們為了求全而委屈的深夜流淚,
曾經歷的老馬都不知道該不該把放開的手扶回去!


12
夥伴們說,如果最後能到達美麗的高原,
享受涼風輕拂的自在,
過程裡的摔跤和瘀傷,就不算什麼了。


13
於是真正要問的是,什麼才是那個美麗的高原?

14
不夠了解每一個人在老家的脾氣,

倒是在這裡,
怎麼分工,怎麼支援,為了學習而時有角色交換,
十幾年來這一切幾乎都是年輕人互動喬出來的。

15
我其實不完全知道大家是怎麼辦到,

只感覺到新世代普遍更能懂得欣賞別人。

16
選擇暫時避開時尚都會的青年,
若不是有強烈的不羈天性,
就是對終極自由有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野心。

17
會來這裡的孩子,相對的本來就充滿了安全感。
我相信那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一直都有各位的愛,
讓他們有勇氣選擇新時代的新道路,

18
讓自己有機會專心,發展出獨特的能力和見解,
讓被局現在各式各樣框框裡的芸芸眾生
有道理愈來愈需要他。

19
各位所支持的新一代的孩子,已經沒有台灣不如人的意識,
不再每件事情比來比去,不再有狹窄的階段性目標。

想要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不是給別人看的,
而是由自己定義,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順便還可以生活。

20
自由,一直在這群青年人身邊,
只是愈來愈大,多數人不敢相信而已。

21
所以每次聽到學生表達我是如何陪他們一路走來,
給了他勇氣,我的感覺卻正是相反,

22
是他們的行動,讓我有機會觸到了人生的奧秘,
是他們的真心,讓我確信田中央能夠走到這個階段,
未來就還有更多的事可以去做。

23
常有人笑我為什麼每次演講畫面的最後,
都是出現那句「建築是一生的邀請…」,
這份邀請確實是代價沉重,讓我一生都不知如何償還。

24
悠悠歲月中,
總有學生父親生病,有學生母親心情不好;
出了國身體還是有狀況,結了婚老婆想做的事還是沒人幫忙。

25
還有因我們的鼓勵而走上建築之路的學生,
當父親進出加護病房,仍然得面對學校的壓力…


26
做的不夠好怎麼對的起這些付出?
專業,究竟是為了什麼?

混戰中,有些決定,其實只是為了留下一些痕跡,
紀念投身的青年的付出。

27
在這些終於被蓋出來的空間裡,
我總是看得到他們認真的臉龐、
偶爾混一下之後的慚愧、以及想要超越的意志

28
想要超過我的要求,超越好壞,
實現直覺清明的那份決心!

29
他們通常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用創意把新能力凝結成是可以扳倒成見的槓桿。

30
這是年輕無可取代的天賦,老天最美得安排
有時候業主都願意等他們,歷史也在等,各位呢?

31
一直很感謝我的父母放手讓我飛翔,
讓我至今面對一批一批自己很喜歡的學生、實習生,
有了學習說再見的榜樣。

有信心這些一起走過的朋友無論是回到故鄉
或是留在這個像學一校般的家園,
和一起扮演園丁的角色:大家仍會遠距離互相打氣,
更了解生命,更不會忘記這個集體形塑出來的自在校風……

32
假如您以為孩子們聽不進自己的關心,
真實是,午夜時分他們來找我,談的多半是各位家長,

還有從小到大被比來比去的各種「成功的」案例。

33
在邁向壯麗寬闊原野之際,
他們本來可以走得更遠,為了摯愛的父母而有了躊躇,
困惑不知如何提醒我們或許忽略了,
他們有不同條件,就有機會開啟我們想像不到的美麗花園,
書寫出我們不曾看出來的台灣。


34
各位在意的,他們不是不做,只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

讓我們一起學習放心,放心的給他們機會。

35
他們工作時一貫的專注,不就是我們追求一生的境界?
不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想要的「善」的力量?

今早照例到小水池游了一陣,回田中央的路上,
忍不住停下車來,欣賞冬陽普照在休耕水田的美景。

一群小鳥飛過頭頂,
第一次可以聽到這麼清楚的振翅之聲,

那聲音如此有力,
希望您也能聽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