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歷險記,找到返家路
失蹤歷險記徵文頒獎典禮
暨台灣地區失蹤兒童少年現況報告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
【內政部兒童局、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共同設置】
「……原本牽著他的小手,但他又用力掙脫,不讓大人牽。就這樣,在我挑選東西時,一不留神,兒子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當時我的心跳急速加遽,腦袋一片空白,我東奔西跑,發了狂似的大聲呼喊兒子的名字……」
—第一名〈家有迷途寶貝經驗談〉
「那一年,我五年級,因為月考成績不理想,所以害怕得不敢回家。擔心回家被罵的我,只好獨自一個人在左營蓮池潭附近閒逛,看看烏龜在水中遊玩的樣子,賞賞盛開的水中蓮花……沒有人願意陪我聊天,我感到好孤單。家,為什麼突然間離我好遠、好遠呢?我好恨,為什麼沒有人可以了解我心裡面在想些什麼呢?」
—第二名〈一段幼稚的往事〉
「……每次吵架,妹妹們就口不擇言的吼叫:『你又不是我們的姐姐,你回自己的家,不要待在我們家。』這樣的話語再三刺痛我,於是,我下定決心,決定離家出走……」
—第二名〈烏龍失蹤記〉
「當我用竹籤串起最後一串的完美組合--炸九層塔加糯米腸,享受完最後一口幸福後,突然,想起了和爸爸說好『不要亂跑』的約定。當下,趕緊回頭尋找爸爸熟悉的身影,但卻只見一群黑壓壓的人影穿梭而過。」
—人氣獎〈夜市驚魂記〉
「失蹤歷險記」徵文活動
自1992年兒福聯盟開始辦理協尋服務、1998年與當時的台灣省政府合作成立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2000年改與內政部兒童局合作邁入第11個年頭,至2011年8月底止,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19年來共接受了1,576起失蹤兒童少年的協尋案件,開辦之初,以協尋、處理6歲以下幼童失蹤個案為主,近十年來則多半服務12歲以上失蹤少年個案。
近日觀察國內外的新聞事件,發現6歲以下的孩子自行離家或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走失的事件頻繁,讓家長擔心不已。雖然都能順利尋回,但過程常驚險萬分。因此,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希望透過失蹤徵文活動,廣泛徵求有相關經驗的父母或孩子分享家人或自己離家或失蹤的歷程,藉此瞭解社會大眾不同的協尋方法,亦提供其他家長因應之道。
本次徵文活動從今年4月份開始,到6月底截止,民眾熱烈響應,計有113件投稿作品,由5位評審委員(包含兒少福利機構主管和督導、觀護人、國文老師)選出前三名得獎者共6位(第一名1位、第二名2位、第三名3位),人氣獎1位,佳作25位,得獎名單如下:
表1:失蹤歷險記徵文活動前三名得獎名單
名次 得獎作品 得獎者
第一名 家有迷途寶貝經驗談 黃麗圜(成人)
第二名 一段幼稚的往事 胡博仁(成人)
第二名 烏龍失蹤記 陳秀蓮(成人)
第三名 難忘的失蹤回憶 賴美志(成人)
第三名 聽天使高唱 翁欣瑜(兒少)
第三名 還好我有回來 林巧芸(兒少)
人氣獎 夜市驚魂記 楊苓榕(兒少)
所有得獎名單皆公布在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網站:http://www.missingkids.org.tw/
整理本次失蹤徵文活動的作品,發現兒童失蹤有些共通之處:
一、失蹤地點:多在人潮眾多的地方或公共場所,如:大賣場、市場、夜市、廟會、遊樂園區、公園等。
二、失蹤原因
(一)外界的吸引:當孩子專注在其他的事物上,如:被新奇的東西和玩具所吸引,慢慢與大人的距離拉開而失散。
(二)大人的疏忽:當父母或兄姊出門時,孩子往往想要跟著一起出門,大人若禁止或趁孩子不注意時溜走,孩子就會跑出去找大人,結果就迷路了。
(三)腳步跟不上:大人走路總是比孩子快,在逛街或者在搭乘交通工具時,如:捷運、公車,若不再三確認孩子是否有跟上,可能就會與孩子失散。
三、失蹤心情:當孩子發現自己失蹤時,往往會慌了手腳,為了想要找到家人而到處亂跑,結果與失蹤地點愈離愈遠,拉長了協尋的時間。而大人發現孩子失蹤時,有的會很緊張、大聲呼叫孩子的名字且東奔西跑地到處找孩子;較為冷靜的大人會回想孩子最近的生活,找到他們可能會去的地方,或者報警及請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到處找尋孩子。
四、尋獲方式:大部分都是由好心的民眾協助報案或尋找家人,有孩子則是大哭引起路人注意圍觀而得到協助,亦有較機靈的孩子自己到服務台尋求幫助。
青少年失蹤的部分:
一、失蹤地點:因青少年以自行離家居多,大部分都是從住家離開,或是於上下學的途中到其他地方。
二、失蹤原因:青少年離家的原因包括:
(一)做錯事不敢回家,如:偷父母的錢買玩具、考試考不好。
(二)跟家人吵架後跑出去。
(三)覺得家人管教嚴格不想回家。
(四)朋友的慫恿。
三、失蹤心情:青少年離家的心情都是五味雜陳,想要自由又擔心食宿問題,想要自立賺錢卻無一技之長,想要回家卻怕父母生氣…。
四、尋獲方式
(一)自己想回家。
(二)路人關心引導回家。
(三)警察勸導。
台灣失蹤兒少現況報告
個案新趨勢—女多於男,少年多於兒童
女生遠遠高於男生,女生是男生的1.6倍
失蹤年齡以13-18歲時失蹤的比例最高,近六成
自1992年兒福聯盟開始辦理協尋服務、1998年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成立、2000年與內政部兒童局合作、直到2011年8月底止,共接受了1,576起失蹤兒童少年的協尋案件,男生600位,占38.1%;女生976位,占61.9%,女生是男生的1.6倍。兒少失蹤時的年齡,以13-18歲時失蹤的比例最高,近六成(59.5%);0-6歲和7-12歲各占兩成左右(20.1%和18.2%);19歲以上占2.2%。
失蹤總是發生在最沒有戒心的地方
近七成失蹤兒童少年在「住家及附近」失蹤,逾四分之一在「教育場所」或「公共場所」
幼小孩童(0-6歲)失蹤地點以「住家及附近」和「公共場所」為主;青少年(7-12歲、13-18歲)失蹤地點以「住家及附近」和「教育場所」為主
根據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19年來的服務統計數據,發現最安全的地方其實是最危險的地方,近七成(68%)失蹤兒童少年在「住家及附近」失蹤,逾四分之一在「教育場所」(13.6%)或「公共場所」(12.8%)失蹤。
進一步分析不同失蹤年齡層兒童少年的失蹤地點,不同年紀的孩子,其失蹤的地點也有所不同,在統計上達顯著水準(p≦.001)。幼小孩童(0-6歲)中有七成是在「住家及附近」失蹤,近兩成是在「公共場所」(18%)。從本次失蹤徵文活動的作品裡發現,的確有許多作者過去的失蹤經驗都是在公共場所與家人分散了,如:夜市、百貨公司、大賣場或遊樂景點等,因著人潮眾多、自己和家長專注於購物或其他事物的情況下失散,有些聰明的孩子會主動至服務台求助,有的會在原地等候;但大部分的孩子在得知與家人分散後會焦急地到處尋找,反而延長了找尋的時間,幸好這些孩子都在很短的時間被尋獲了,有的是被大人找到,有的則是靠警察或路人的幫忙。
7-12歲和13-18歲青少年的失蹤地點也以「住家及附近」的比例最高,比例皆在六成二以上(62.0%和69.5%),其次是「教育場所」(19.5%和15.2%)。因為青少年自願性離家的比例較高,經常是在上學或返家途中離家,所以相較於幼小孩童,青少年在教育場所失蹤的比例較高。
兒少獨立性漸強,離家已是現今兒少失蹤主因
失蹤原因以「離家」比例最高,近六成
逾四成0-6歲孩童失蹤原因為「家人誘拐」,逾一成一為「走失」
7-12歲和13-18歲失蹤原因以「離家」比例最高,分別占五成及八成以上
分析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19年來服務的兒童少年,發現其失蹤原因以離家的比例最高,占六成(59.1%),其次是不明原因(15.6%)的失蹤。不明原因的失蹤通常是家長不確認孩子發生什麼事、也沒有任何的線索,所以只好以不明原因報案。因為不知道其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尋找,所以造成協尋時間漫長且尋獲率偏低。若以失蹤時的年齡層來看,發現不同年紀的孩子,其失蹤原因也有所不同,在統計上達顯著水準(p≦.001)。
幼小孩童(0-6歲)的失蹤原因以「家人誘拐(意指夫妻一方或其親屬帶走孩子)」的比例最高,逾四成(40.7%),其次是不明原因的失蹤,占近兩成八(27.8%),另有逾一成一(11.4%)孩童走失,比例皆高於其他年齡層。
7-12歲和13-18歲失蹤的青少年,其失蹤的原因是以「離家」的比例最高,分別為50.2%和82.8%。在本次失蹤徵文活動的作品裡,作者分享自己是青少年離家的原因,多是因和家人吵架而離家,或者做錯事、考試成績不理想而不敢回家,在外遊蕩。有些自己想通就回家了,有的則是靠路人的關心和引導而回家。
兒少失蹤原因為「離家」的比例逐年升高,自1992年的27.2%上升至2010年的84.5%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長期關心失蹤兒童少年的議題,在協尋的實務經驗中,發現兒童少年的失蹤原因已從早期的兒童失蹤變為現今的青少年離家。觀察歷年的失蹤原因,發現以離家為失蹤原因的統計數字自1992年的27.2%上升至2010年的84.5%,成為現今社會兒童少年失蹤的最大主因。
只要不放棄,一定找的到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已尋獲1,337位孩子,尋獲率近八成五,尚有239位孩子仍在協尋中……
失蹤兒童少年協尋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協助與支持之下,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目前已尋獲1,337位孩子,尋獲率近八成五(84.8%),但令人擔心的是,尚有239位孩子仍在協尋中……。
失蹤兒童少年的尋獲方式,「自行返家」、「家屬/親友尋獲」和「警察尋獲」各占三成左右
分析失蹤兒童少年尋獲方式,發現以「自行返家」的比例最高,占三成(30.1%),其次是「家屬/親友尋獲」和「警察尋獲」,比例各占近三成(28.2%和25.8%)。如果父母親知道愈多關於孩子的行為訊息,如:嗜好、生活作息、朋友聯絡方式等,找回孩子的機率也愈高。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發現,大部分的失蹤兒少在協尋訊息曝光後,一方面引起社會大眾注意,進而提供情報,社工員過濾情報準確性後,將有效的情報提供給警察與家人,以找回失蹤兒少;另一方面,也能幫助父母對孩子釋出回家的善意。
在協尋實務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離家」常是因為跟朋友在外面逗留時間超過父母規定的時間,擔心被父母責備索性不回家,結果過了一晚,有的孩子回家了被打的很慘很慘,心裡就會想「早知道不回來就好了」,結果再發生類似的狀況時,孩子寧可在外面待著,想到回家的後果,害怕便無限擴大,在外時間愈待愈久,就變成真正離家的孩子了。
由此可知,離家的孩子往往因為擔心被責罵而不敢回家,此時家長或親友若是能夠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解除孩子心中的擔心和害怕,孩子返家的機會就會增加。尋獲後的孩子亦曾表示,協尋訊息的曝光代表父母還是關心自己、並沒有因為離家而置之不理,所以才放下擔心勇敢回家。
失蹤青少年多為自願性離家,因此自行返家比例較高,深入瞭解後發現青少年反覆性離家比例亦高,且大多數家長在經歷孩子多次離家之後,較不願意重複報警協尋,造成孩子在外流連時間愈來愈長,離家的距離也愈來愈遠,因此中心經常呼籲父母不要放棄協尋,才能給孩子一條回家的路。
【幫助失蹤兒,找到返家路】
平時您可以教孩子這麼做……
熟記家人資訊—
父母姓名
父母及家裡的電話
家裡的住址
教導孩子求救方法—
不要慌亂到處跑,先在原地等一會
教導認識服務台,直接到服務台求救
不要隨便跟著陌生人走,若有熱心人請他幫忙報警打110
向24小時便利商店的店員求助
如果您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如果您不知道怎麼跟爸媽談……
來電0800-049880失蹤諮詢專線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有專業的社工員—
進行失蹤離家問題的討論
透過電話諮詢提供親子間互動的建議
針對尋獲後的孩子提供家庭輔導工作
社會福利資源的諮詢與轉介
如果您有心聲想讓爸媽知道,如果您有心聲想讓孩子知道……
歡迎上網使用「愛的即時通」服務平台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網站:http://www.missingkids.org.tw/
您可以這樣幫忙失蹤兒少……
協助張貼協尋海報
助印失蹤兒
加入「協尋之友」
關心身邊落單的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