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寬心自在 銀髮人生更樂活!
寶貝老人家 長輩身心健康你我關心
自殺行為在不同年齡層,有其不同的特性,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死亡率,近十年高居各年齡層之冠,老人自殺存在多種影響因素,隨著台灣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銀髮族自殺問題需要你我更多的關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特於5月31日辦理「健康銀髮、樂活老年:老人自殺與防治」記者會,呼籲社會重視老人自殺防治相關議題,關心長輩身心健康。
李明濱教授(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指出,2009年自殺死亡人數減少65人,自殺粗死亡率降低1.9%,其中老人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口33.9人,較2008年下降7.4%,李明濱教授表示老人自殺死亡率的降低,對自殺防治宣導工作是很大的鼓勵,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自成立開始,持續針對國內開業醫師推廣量化工具-簡式健康量表,全面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概念,並且與相關單位連結,關切獨居老人的心理衛生,透過網網相連的合作、及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的推廣,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將持續推動自殺防治工作,促進國人心理健康。
會中,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周元華醫師特別呼籲,台灣燒炭自殺問題的嚴重性極速上升,燒炭自殺方式具有計畫性、工具易取得的特性,但是行為的結果具有高度傷害性,目前針對燒炭自殺者的治療,除了使用高科技治療以減低後遺症,如何以人文關懷減低再次自殺機率是後續關懷的工作重點,李明濱教授補充,自殺未遂者是自殺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預防曾經有自殺行為的親友再次自殺。
李明濱教授指出,自殺防治工作需要「愛、支持、專業合作」,如何轉介專業降低老人自殺問題,關鍵在於了解老人自殺高危險群特徵,關心老人心理衛生,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自殺身亡者中,在其自殺身亡前曾有就醫行為,其中有近九成(89.2%)在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曾至醫院診所就診,就診科別以內科為主(56.1%%),其次為家醫科(27.3%)及不分科 (19.4%),呼籲醫師面對病人身體不適的問題,也記得關心其情緒困擾的問題,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計,關心病患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並用心傾聽,可以協助病患紓解情緒困擾,及早發現自殺的危險,就有機會即時介入,減少遺憾的發生。
此外,自殺身亡者生前合併有重大傷病診斷的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老年自殺死亡者(65歲以上)生前合併有重大傷病診斷之比例高達七成五,罹患重大身體疾病者則超過五成,顯示身體健康的退化及疾病的病痛是造成老人產生自殺想法、甚至發生自殺行為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若身邊長輩遭受重大身體疾病之困擾,適度的關懷是陪伴他們走過疾病治療過程重要的支持。
關心「老」朋友 相互照顧銀髮樂活
老人自殺存在多種影響因素,除「疾病因素」(39.3%)外,其次為「家人間情感因素」(19.9%),包括家庭失和、失去配偶等皆是老人自殺的危險因子之ㄧ,對男性老年人來說尤其明顯,在自殺身亡的男性老年人中,其未婚、離婚或喪偶的比例,顯著高於自然死亡或意外死亡的男性老年人;李明濱教授表示,家庭對老年人來說是重要的人際支持,這些人際衝突、重大失落的生活事件,容易引發孤獨感及無助感,而產生自殺的想法,目前各縣市針對老人關懷服務,皆有社區關懷據點、長期照顧服務以及居家服務、送餐等服務,以加強對銀髮族的關心及支持;李明濱教授呼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了疼惜家中長輩之外,對鄰居老人也應多付出關心,此外,村里長也是重要的自殺防治守門人,舉辦社區活動時,若發現某些「老」朋友出席情況異常,應提高警覺加以關懷,多一份關心、少一份遺憾。
有49.6%的老年自殺死亡者以上吊方式自殺,是老年自殺方法的首位,其次則是以農藥自殺,平均佔19.5%(2002~2008),皆是劇烈且致死性較高的自殺方法;此外,自殺方式的選擇,在不同縣市因民情不同,存在不同的特性;在台灣老年人口比例較高之縣市中,有近3成的老年自殺身亡者採用農藥自殺,甚至在部分縣市為該年齡層自殺死亡方式之首位,因此自殺防治工作除了全國性的教育宣導、資源連結外,各縣市因應不同的在地特性,發展在地化的策略,整合在地資源,讓自殺防治更能達到人人參與、網網相連、面面俱到之境界。
心情溫度勤檢測 若有憂鬱、焦慮、睡眠困擾可尋求專業協助
李明濱教授指出,關心長輩身心健康,建議可利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以簡單五題問答,了解長輩情緒困擾的程度,若總分在6分以上,可陪伴長輩紓解壓力,若維持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情緒困擾,請記得陪伴長輩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樂活銀髮生活。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一 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 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