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upntoday-2010-5-19-06-taipei dinner news-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

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
Art from the Underground : Tsong Pu Solo Exhibition
展期: 2010.05.22-08.08
展場: 大廳、地下樓D、E、F區
網址:www.tfam.museum

莊普,台灣當代藝術的真誠實踐者,亦為推動台灣當代藝術空間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自1980年代創作至今,莊普無論是在複合媒材、裝置藝術或繪畫創作,總是擅長以自我主觀思想,加入一種無法預期、令人驚喜的手法。莊普以其前衛抽象的藝術表現,於1984年獲北美館第一屆「新展望」展首獎,在當時是極具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性指標;之後於1990年在北美館舉辦「軀體與靈魂之空間」個展、1992年再獲「1992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獎項。睽違20年,北美館再次邀請莊普策劃著手大型個展《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預計將完整地呈現其30多年創作生涯共百件代表性作品,包含素描、印格畫、蓋印繪畫以及多達30件的空間裝置作品等。其中2009年新作「一從空而來」將裝置於北美館大廳空間,為一長4.8、寬3、高9.5公尺,以書本堆疊、尼繩從天垂降的效果呈現。

1947年生於上海,1970年代中期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深造,1983年莊普從西班牙學成返台以極簡的抽象風格出發,引領前衛創新的觀念與手法,同年在「春之藝廊」展出個展「心靈與材質的邂逅」,其繪畫表現及複合媒材的使用,著實為當時台灣藝壇注入一股新思維。除了在畫廊展出,莊普同時也積極參各主要美術競賽獎項;在1990年時與當時同期的藝術家等人帶動了台灣具代表性的現代藝術空間「伊通公園」的成立。至今30多年莊普仍活躍於台灣藝壇,其抽象語彙的藝術表現在繪畫、裝置作品、及參與多項公共空間藝術案。

在繪畫創作的形式上,傳統的透視遠近、純熟技法或圖象表徵等,都無法滿足莊普所想展現他對於現下生活的感觸與精神的游移。莊普為人熟知的「印格繪畫」是在紙上用鉛筆畫出方格,再塗滿素描筆觸似的格子,如此持續兩年後,變化成在紙板上畫出每一公分見方的方格,之後再用美工刀撕割開表面,此行為就如同穿透空間的觀念。另外,莊普也持續地以一公分見方的印章代替畫筆,手工勞作式地反覆蓋章、戳印「畫」出深淺明暗。這些猶如機械式的重複動作行為是莊普抽象繪畫的理性表現,然而其在畫面上所呈現出的極限美學卻極富詩意,充滿另類烏托邦的理想情境。

莊普在複合媒材與空間裝置的運用上,以其敏感的藝術視覺神經,擷取日常生活中的細微、平淡無奇的事物,從中提煉出創作靈感,進而探索跨越繪畫、材料以及空間場域的各式可能性。但同時藝術家也強調創作本身必須杜絕具象事物的干擾,才能藉著作品的單純呈現來激盪觀賞者的內在抽象思維。這種既保留著對於社會生活的敏銳度,但卻又跳脫社會脈絡的聯繫,如此的流浪心靈跨越潮流、混搭風格,藝評家曾長生便稱之為台灣藝術圈的現代吉普賽人。

《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將回顧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不同發展時期與面貌,代表性作品如早期1980年代複合媒材繪畫「心靈與材質的邂逅」、「顫動的線」、90年代「幻滅之國」、「激進的五月」、到近期「草原上的成吉思汗」、「方塊不方 圓圈不圓 時間不逝」等約70件平面作品。同時現場也將展出30組空間裝置作品,如1996年的牆面裝置「你就是美麗花朵」,用多幅印格畫、素描以及生活中可得的現成物,如剪刀、鐵鎚、鏟子、石塊等交錯而成,這件作品被視為藝術家著手空間裝置的開端,此作品的組件數量隨著時間而增加,在內容及擺置手法亦隨著藝術家的生活累積與對空間的想法而有所異同。
圖片說明:
圖一:莊普於作品前合照
圖二:你就是那美麗的花朵 / 複合媒材裝置 / 1996
圖三:心靈與材質的邂逅 / 壓克力顏料、畫布 / 193x130cm / 1983
圖四:過渡 / 壓克力顏料、畫布 / 130x193 cm / 1999


◎ 展覽講座訊息:

時間地點 主題 主持人 引言人 與談人 大綱


2010.05.29 (六)
14:30-16:30
北美館圖書室

異度.
超度.
新展望



李既鳴
北美館研究員

呂清夫
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

郭少宗
1980年代藝評人
蔡宏明
1980年代藝評人
李梅齡
《雄獅美術》主編
侯王淑昭
「春之藝廊」主持人
康添旺
北美館前展覽組組長

1. 台北藝術情境
2. 台北當代藝術家群像
3. 複合媒材裝置說
4. 多向度的美學表徵


時間地點 主題 主講人 大綱
2010.06.05
(六)
14:30-16:30
北美館圖書室 沉默的回聲—
莊普的創作世界 陶文岳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 一) 視覺性詩意的特質
二) 莊普的印記藝術
三) 莊普的觀念藝術
四) 莊普的裝置藝術
五) 莊普的前衛精神與幽默
時間地點 主題 主講人
2010.07.04
(日)
14:30-15:30
北美館展區 莊普談普莊 莊普
當代藝術家

---------------------------------------------------------------------------
莊普 簡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兼任教授。
1979迄今,展出及收藏於國內外各大畫廊及美術館,目前仍積極從事藝術研究與創作。

莊普,一位運用理性規制達到直觀詩意的當代藝術家,1983年以極簡風格出發,並以此聞名。他也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創作者,穿梭於生活語境所觸發的醍醐灌頂式的創作興味是其根本興趣。作品無論是在複合媒材、裝置藝術或繪畫創作,擅長以自我主觀性,加入一種令人無法預期、充滿驚喜的手法,他篩瀝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不被注意的事物;或是外在看來平淡無奇的小事,從中提煉出對現代性場域的思考。莊普由生活如實若幻的鏡像所延展的創作觀,恰與莊子在知北遊第二十二篇所云:「道在屎溺」呼應之。
他1947年出生在上海,兩歲時因戰亂,隨家人遷徙至台北。莊普開始以創作為志趣,他自己說是因為「小學四年級的美術競賽,畫筆顏料都沒有帶,只好和同學借了剪刀,靈機一動,撿拾了樹葉等現成材料拼拼湊湊竟成一件作品,糊里糊塗得了第一名!自此之後想法勝於技術,總是得到好評,受到啟發及鼓勵,就一生成為藝術的勞動者。」

莊普1972年赴西班牙馬德里藝術學院就讀專攻繪畫,直到1981年返台,1983年第一次個展「材質與心靈的邂遘」提出繪畫的物質性,對當時台灣藝壇影響甚大,也影響了新的藝術家及後來的複合媒材創作。其後與林壽宇、胡坤榮、張永村、程延平、陳幸婉等人成立異度空間。八0年代,可以說是莊普藝術職業的正式起點。在長期創作的經驗裡,他認為藝術創作有許多邏輯上的矛盾:它可以是自發,又受約制;一方面為了溝通於眾,另一方面也是秘而不顯的;藝術家可以同時兼具自戀和自厭。這種矛盾與規則取決藝術史典範中的形式、直觀邏輯及對話真理。而無論激辯、詭譎、臆測的表達,或是探究物質與精神或形而上、形而下等議題,都試圖透過「作品」傳遞並發聲;1984年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中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台北市長獎,這是在台灣美術史裡第一次官方認可前衛藝術、觀念藝術、抽象繪畫的獎項,對之後的台灣展覽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85年獲得雄獅雙年獎,第一個私人雜誌的藝術獎項,是之後雄獅新人獎的前身。1990年與劉慶堂、陳慧嶠等成立伊通公園,提攜了90年代很多當代新秀。1997年赴義大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第一次由民間企業非官方單位支持參展,將台灣的當代藝術帶入國際。在一個俯拾皆是珠玉的世界裡,作品能讓眼前流轉與經驗的名字、事物:無論是模糊的、粗略的、混亂的、隱匿的、不確定的,有機會在記憶的洪流中暫時被凝固下來……。莊普遂藉著手的操作,將包含在內心的情緒交集蓋印在畫面上,每一個圖章就是佔領一個空間;每蓋一個方格就證明了一次存在,力道無一相同的印記,突破了理性的試鍊與辯證,其追尋的結果是極端感性的禁地。


創作自述

橫向平空彩風追,直昇層間隨花落
斜觀點點明光現,圓從空來方自正

我的時代是 ─ 70年代末觀念藝術的氛圍
我的表達方式 ─ 以一公分見方的印章代替畫筆去章印出色彩和內容

整個過程裡不停的戳記
這種方法使我與畫布的距離更近
製作過程裡的每一分鐘,畫面都在改變
沒有急速心跳,只是機械地重覆著個體動作
簡單的色形到幾乎是單色的畫面
在完成的作品中
出現以外在自然光源為主的物質
是探討內在深層的宇宙觀

不選擇繪畫性來製造一個「圖像」
而是採取好比「拓印 - 反照 - 迴聲」一般
一次次重複著「印證」「證明」這樣一個訊息
訊息中交互傳遞一個不是圖像的認知意義

變化即存在
每一拓方印都有微妙的變化
也許是「戳印」的動作
由深到淺 由淺而深的明度變化
這正是創作中對一切感覺內容的靜止不動性
「自為存在」,一種自性思惟之能動投射










重要經歷

1947 出生
1978 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畢業
1981 回國定居
1983 心靈與材質的邂逅,春之藝廊 台北/三采藝術中心 台中
1984 與林壽宇、胡坤榮、張永村、程延平、陳幸婉等成立異度空間於台北春之藝廊
1984 獲中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台北市長獎,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5 雄獅雙年展,台北
1990 與劉慶堂、陳慧嶠等成立伊通公園並舉行開幕聯展,台北
1990 軀體與靈魂之空間,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2 台北現代美術館雙年展獎,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7 裂合與聚生-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
1998 內外翻轉/中國新藝術 紐約PS.1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 巡迴展
2006 台灣美術發展1950-2000,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7 第一屆公共藝術 最佳創意表現獎 「科學家說」,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