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taipei news-2010-8-19-10-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內容 「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於8月19日、2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由經濟部施顏祥部長主持,首日馬總統親臨致詞訓勉,全國產、官、學、研界人士約五百餘人參加此一盛會,隨即針對台灣產業發展的現況與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並針對當前政策進行檢視及提供產業發展建言,進而凝聚共識,擘劃台灣工業發展藍圖。
「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一直以來是政府廣納民間意見作為規劃前瞻性產業發展政策參考的重要平台,緣自民國75年起,每5年召開一次;自民國90年起,為因應國內外經濟情勢與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確切掌握產業發展的脈動,改為每3年召開一次。近年來全球經濟情勢及環境瞬變,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產業及市場結構,氣候的變遷也勢必改變人類的生活,臺灣在這樣的內、外在條件下,要如何能達成經濟成長、環境保育、促進就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則必須找出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及競爭力之方向、策略與手段。
本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以「厚植產業軟實力 優化結構創新機」的產業發展策略為中心議題,除以「2020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為共同議題外,並分「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如何改變及強化產業競爭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及「如何調整產業人力結構,並兼顧就業的提升」等4項分組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總統馬英九上午特別親臨現場致詞,重申六國論打造未來黃金十年,包含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顧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特別強調環保救國,除了推動環保政策,更強調政策環保的重要。另外提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應該兼籌並顧,由於各界之努力,近2年我國在經濟成長比率高於碳排放成長的比率,在節能減碳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上已有初步成效;與大陸洽簽ECFA是臺灣全球布局重要的一步,除了對於受衝擊的產業將持續提供轉型升級輔導外,政府也將持續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
會議首日邀請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就「創新超越 永續發展」進行專題演講,卓董事長以創新才能超越為開頭,闡述「製造不是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是一種服務,而服務又是創新的源頭」,掌握變動的新機會,才能為永續發展布局。此外,並以上銀科技本身的創新案例如產品的研發與併購的思維與邏輯與大家分享。
本次大會第1天就共同議題及第1分組進行討論:
共同議題
共同議題「2020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由經濟部林次長聖忠主持,臺灣大學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工研院徐爵民院長、商研院杜紫宸副院長進行與談,針對我國產業如何調整產業結構進行討論。
引言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以臺灣未來十年之趨勢、挑戰與機會為開頭,接著報告產業結構隨經濟發展而變遷,是必然之趨勢,臺灣在全球產業環境日益變遷下,面對全球化的經貿競爭浪潮、區域經濟的整合及強化,以及國際產業發展之趨勢,若無法以國際化的思維適時調整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則我國產業在全球的發展必定備受壓抑。隨著全球經貿結構調整以及兩岸經由ECFA的簽署而加快雙方的互惠合作,新的市場、投資機會以及威脅也都正在快速的演變;在面對國際競爭日益嚴峻的情形下,當前我國產業發展雖面臨許多挑戰,亦仍有許多發展機會等待我們來努力。
本次會議具體擘劃未來十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為「經濟永續發展,鞏固台灣經貿地位」、「順應綠色成長模式,善盡國際責任」、「調整產業與人力結構,創造就業機會」及「追求產業發展對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未來十年產業結構優化方向,將以三大發展主軸,包括「傳統產業全面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推重」,及「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國際化科技化」等方向,並以六大策略:提升軟實力,創造產業新優勢;節能減碳,邁向永續社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整合及連結國際網絡與商機;開創出口新模式,服務貿易倍增;促進投資,擴增營運能量及就業機會;打造體驗經濟基地,發展製造及服務業雙引擎新動力等,來達成產業結構優化。藉由政策的落實,未來我國產業希望能達成「台灣整體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由2008年21%提升至2020年28%;「台灣整體產業無形資產占固定資本形成比重」由2008年7%提升至2020年15%;「台灣綠能等新興產業占整體製造業實質產值」由2008年4%提升至2020年30%等目標。
未來將透過多元品牌發展策略及品牌發展基金,積極協助潛力廠商發展國際品牌,並協助廠商建立國際行銷人才與能量,連結台灣與高品質概念。此外,強化大專院校科學研究轉化為技術之轉換機制,將相關技術應用至產業,並利用台灣產業既有優勢進行創新。以提升軟實力,創造產業新優勢。
在節能減碳,邁向永續社會方面,未來如為符合國際環保公約、協定等政策需要,將針對高耗能或碳排放效率低之企業,建立合理機制處理工廠之新設或既有工廠之擴充;政府亦將編列經費輔導污染性及能源生產使用效率較低的廠商進行轉型,若轉型困難,必要時強制工廠減量生產或停止生產。
另外,應全面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積極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以因應市場開放的衝擊,並凝聚國內共識,貫徹貿易自由化決心。落實參與全球經濟整合及連結國際網絡與商機之目的。
為開創出口新模式達到服務貿易倍增,將成立國際行銷與國家級品牌輔導推動機制,推動台灣品牌形象提升計畫,專案推動海外大型零售網路設置台灣優質商品專區,打造MIT品牌形象,並善用網路品牌傳播,提升品牌影響力。
政府透過老舊工業區軟硬體環境的維修與更新,並在既有的工業區內,以加強改善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修改不適宜產業發展之法規,以促進投資,擴增企業營運能量及就業機會
最後提出強化地區性的異業結盟,並推動跨領域整合型服務產業發展,如:加工出口區結合整合性服務,發展國際運籌加值服務,打造體驗經濟基地,發展製造及服務業雙引擎新動力。
第1分組
第1分組議題為「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由經濟部梁次長國新主持,臺灣大學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政治大學經濟系林祖嘉教授、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黃開義院長進行與談,針對「善用區域整合契機,推動產業合作」、「持續全球布局,確保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強化運籌能量,協助企業跨國資源整合」及「強化國內營運環境條件建置,以改善投資環境」4個題綱熱烈討論。
引言人中經院王健全副院長指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在亞洲有東協加一、加三,歐洲有歐盟(EU),美洲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對未來台灣的出口競爭威脅加大,為避免被邊緣化,透過兩岸經貿正常化、兩岸經濟協議(ECFA)。並積極和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善用全球資源接軌國際,來尋求全面的升級轉型,將是關鍵策略之一。
面對此一內外環境的變遷,台灣在因應全球化及區域化時,和他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時必須善用ECFA簽署的利基,加速台灣經濟的全面升級轉型,來因應接踵而來的全球化挑戰。
為落實全球區域整合,在策略上,提出善用整合契機,推動產業合作;全球布局,強化供應鏈角色;以及強化運籌能量,整合跨國資源。至於在內部環境的調整上,應強化國內營運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投資。最後,希望達成建構台灣為全球創新中心、高值製造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的產業願景。
針對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未來可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先由爭議性較小的產業合作議題著手,以增進雙方的互信,做為未來建構全面經濟合作協議之基礎。隨著ECFA的進展,將會使台灣在區域整合上取得更多的利基,必然會增加其他國家與台灣合作的機會。台灣應善加利用此一契機,可以由一些爭議性較小且不涉及主權的議題切入,增加與各國合作的機會,並進一步尋求突破的可能。
此外,歐美日廠商在ECFA框架下,透過與台灣合作進入大陸市場之意願大幅提高,臺灣應該善用ECFA及大陸市場機會,採取投資及整合、建立夥伴關係及利用購併或合併等方式,取得或引進先進國家技術及發展品牌,以促進產業全面升級,達到全球布局,並確保臺灣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針對自由貿易港區應整合串連國內相關產業園區,放寬對轉運貨物之流向管制,以保稅方式運送至自由貿易港或其他產業園區進行相關作業,達到整合之綜效,提升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效能,並帶動運籌產業之發展,強化運籌能量,協助企業跨國資源整合。
最後在「強化國內營運環境條件建置,以改善投資環境」方面,政府應建立全球招商服務單一窗口,提供外人投資時之優質專業服務,未來可考慮成立全國招商機制,協調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規劃各層級分工之全球招商服務機制與組織窗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