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upntoday-7/29-25-taipei news-今周刊(658期):富邦、統一瓜分海西 國泰搶進大上海

今周刊(658期):富邦、統一瓜分海西 國泰搶進大上海


台灣金融業中國布局全攻略

在環境的禁錮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接棒寫下的台灣金融西進史,頁頁皆血淚。無怪乎派駐中國整整十七年、現任廈門商銀副總經理的陳建志要說,「MOU一簽,我很多兄弟都會同聲哭出來」。


/撰文/劉俞青

「我告訴你,只要MOU(金融監理備忘錄)一簽,我們這些兄弟,很多人都會哭出來。」說這話的是派駐中國整整十七年的富邦金廈門商銀台商服務部副總經理陳建志。

陳建志說,這麼多年來,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篇漫長的心酸血淚史,「我的命好一點(按:富邦已經成功參股廈門商銀,提前化暗為明),還有很多前輩,比我更早來的,還在苦苦等候黎明破曉的那一刻。」

陳田文關係好 辜濂松布線廣

這是一位長期派駐中國的台灣金融人員,真實的心情告白。

事實上,多年下來,這些勞苦功高的地下金融人員因為工作見不得光,不能像一般台幹公然帶著妻小就任,家庭因此四分五裂的大有人在;辛苦打拚了十來年,但眼看兩岸金融遲遲不通,不願再虛擲青春,黯然求去的,也不在少數。

多年來,這些人來往穿梭台海兩岸,每個人的背後,除了辛酸血淚,也都隱隱背負著某一家台灣金融機構的名字。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不熟的人不會多問:「你是哪一家的?」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銀行業在中國成立辦事處的有七家,證券業成立辦事處的有十一家,壽險業成立合資公司有三家,另外,還有富邦金成功入主廈門商銀。

不過,這些其實只是台面上看得到的數字;暗地裡在中國鋪展人脈、做關係的,為數不少,在MOU簽署後,這些先行布局者,最有機會占得先機。

例如群益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多年來一直賣力經營位於華北的天津濱海新區,無論是透過好友連戰,或是自己的關係,每年在上海、北京舉辦的大小論壇,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名字甚至排在許多台灣大型金控老闆的前面;群益證當年更是第一家進入中國設立代表處的台資券商,足見在對岸用力之深。

又例如,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每年都會親自飛到深圳、全世界最大的高爾夫球場——觀瀾湖球場,舉辦友誼賽,辜濂松非常重視這項活動,每年都親自開球。

儘管如此,各大金融機構的布局各有巧妙不同,按每個人多年摸索出的不同關係,各有各的盤算。

國泰金笑傲上海 統一證廈門爆冷

如果從結果論看來,儘管中國國務院在五月六日正式頒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於已經宣告把海西特區一刀劃給了台灣;但按照中國的辦事邏輯,原則外仍有例外。

例如,金融圈公認中國關係做得最深的國泰金,北京政府似乎有意把一級城市上海歸給國泰。

國泰金除了與東方航空已經合資開辦上海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外,據了解,上海華一銀行新股東入股案,中國銀監會已圈定由國泰金得標,如今就等MOU正式簽署,估計三個月內就要「放榜」。

此外,七家正引頸企盼能在MOU簽訂後正式升格為分行的台資銀行,其實也各有不同盤算。

例如,中信銀就不斷強調,對有沒有分行不是很在意,但「中信銀將直接申請成立子行」。這個說法看在資深市場人士眼裡,表示中信金如果沒有得到「特定人士的暗示」,應該不可能講得這麼直接。畢竟,子行與分行「差很大」,分行只能靜態式地承作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的存款,業務受局限。但如果是子行就不一樣了,子行能全面開辦承作人民幣業務,也能做消費金融業務;因此,向來以消金擅長的中信金意在子行,並不讓人意外。

此外,根據海西的台商圈近期傳出,海西經濟特區內,除了富邦金已經先行插旗,搶下廈門商銀之外,第二個得標的台灣金融業,可能會大爆冷門,不是什麼大型金控,而是統一證券。

據了解,去年統一證券就在有心人士刻意指點下,遞出廈門代表處的申請,並迅速獲得核准,成為第一家踏上廈門設立代表處的台資券商。只是,過去統一證在台灣只是一家中型券商,經營績效並不特別突出,相對其他擠破頭的金融業者而言,不禁要問:「為什麼是統一證?」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分析,統一證背後最大股東是統一集團;相對台灣的金融集團多年來只能站在場外過乾癮,製造業卻可以大規模進行投資。

過去統一集團在上海、武漢進行大規模投資,中國「適時」給予回饋,「有來有往,是中國人的行事之道」,統一證若因此受惠,並不令人意外。

如果依此邏輯,那麼,永豐金控的大股東永豐餘集團,在揚州大力投資工紙、LED等產業,同樣令人期待。

事實上,永豐餘集團早在上個世紀九○年代,當時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名下還只有北商銀時,就已經如同循中信銀派人進駐招商銀行一樣的模式,進到廈門商銀。

因此,嚴格說來,北商銀才是真正第一家進駐廈門商銀的台資銀行,但後來也和中信銀一樣命運,因故撤兵。

針對這個傳言,《今周刊》在今年年中求證何壽川本人,意外得到他的正面回答:「是啊,本來第一家進駐廈門商銀的是北商銀沒錯。」

就像中國海岸線的浪花一波波打上岸一樣,台灣金融業前仆後繼湧進中國市場的「前置成本」,早已不知如何計算。

嚴格說來,從九○年代末期,以北商銀為代表,算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先鋒部隊,後續跟進的還有當時的建華銀(永豐金前身),傳聞因在上海業務開展得太過「順利」,被金檢單位帶著當地公安上門盤查,台籍幹部連夜逃回台灣的情事,都曾發生過。這種「連夜逃回台灣」的事件,讓台灣金融業在中國也安靜了一段時間...(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8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今周刊》65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富邦、統一瓜分海西 國泰搶進大上海/台灣金融業中國布局全攻略
◎特別企畫:細水長流新人生/不用千萬 也能快樂退休
◎話題人物:首位北征俄羅斯的台灣畫家吳炫三:重名利,才能守護創作自由
◎焦點新聞:購併案瀕臨破局時刻迎娶台灣女主播/中國廣告富豪江南春憂喜參半
◎個人理財:房貸族理財》掌握風險承擔能力 拒當屋奴!房貸支出降至收入三分之一才投資
◎封面故事:MOU簽署前夕 金融股王重返百元之路/15兆的誘惑
◎特別企畫:財務規畫篇》放棄65歲退休的錯誤觀念/理財新觀念打破退休舊魔咒
◎品牌故事:40年的不敗哲學/3M 創意的實踐家
◎焦點新聞:投資型保單「幾乎課不到稅」/課徵難度超高!賦改會喊爽的?
◎美國商業周刊:金融風暴擊垮戰後最堅強消費主力/嬰兒潮世代經濟魔力失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