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upn-taipei news-medical-2011-5-22-21-第六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揭曉楊慕華、鐘文宏再度獲獎

第六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揭曉楊慕華、鐘文宏再度獲獎,倍受肯定! 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今日(5/19)頒發「第六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以獎勵國內投入醫藥研究的優秀人員及傑出研究成果。這個由本土企業捐助成立的基金會以促進醫藥相關學門之教育與研究為宗旨,始終秉持創辦人初衷,持續舉辦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迄今,為國內許多默默努力的研究人員帶來最實質的鼓勵與最熱烈的掌聲,以具體行動提升我國醫藥科技水準與國際地位。
本屆評選結果由國內外包括中研院、國衛院、國科會與醫藥相關知名學者,共十位院士與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公正的評選過程,選出包括「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及「傑出論文獎」等13位得獎者。在今(5/19)日的頒獎典禮上,難得產、官、學界多位重量級貴賓應邀出席,包括:立法院長暨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創辦人王金平、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院士、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泮池院士、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研究所名譽教授林榮耀等院士,以及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黃慶淵董事長…等貴賓蒞臨致詞與頒獎。
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董事長李芳裕博士以本屆活動主題:「辛勤育枝芽,歡喜享豐實」與得獎人分享,期盼各位得獎人辛勤努力投入研究,有朝一日能夠開花結果,結實累累,並將成果回饋社會,造福人群。在本屆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得獎者中,楊慕華教授及鐘文宏教授分別為第三屆及第一屆傑出論文獎得獎人,本屆再度榮獲評審團青睞,獲得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表示除了當年評審團慧眼獨具,評選出這兩位得獎者極具潛力,這兩位得獎人更是持續埋首研究、努力不懈,優異成果令人讚賞。期許各位得獎人能堅定目標,專注於國內生技醫藥研究,持續提升生技產業技術產能。
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 — 馬徹教授:新型抗生素及流感疫苗創新突破,開創研發新方向「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得獎者馬徹教授(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在感染性疾病之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上有傑出研究,包括細菌膜蛋白酵素轉醣酶結構與其機制研究,針對其尋找前驅藥物以發展新型抗生素,另外在瞭解流感病毒表面醣蛋白上的醣類與其功能及病毒傳染力之關係,以帶有單醣的HA作為分子疫苗,用以預防季節性流感,以及可能的禽流感或豬流感大流行。人類使用抗生素來殺死細菌已有80年的歷史,然而,由於抗藥性造成醫院內致命性的感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倘若失控,所造成的災難將無法估計。此外,現有的疫苗只對變異性很小的流感病毒具有保護作用,而且效期不長,需每年更新成分重新施打。其製造過程冗長,在偶發的流感大流行時,可能無法及時生產提供保護。單醣流感血凝素疫苗有極大的潛力取代目前所使用由雞蛋或細胞培養生產之去活化或是減毒的流感疫苗。馬徹教授對感染性疾病有關聯的膜蛋白結構與功能上之研究有傑出成果,並對抗生素的研發帶來新的方向。馬徹教授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不僅被報導,也引起廣泛重視。這些基礎科學研究不僅學術創新高,也有應用價值,馬徹教授2009年獲選為TWAS Young Affiliate,在同儕中表現傑出,是台灣科學界未來之明日之星。
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楊慕華教授:釐清缺氧導致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提供癌症抗轉移治療重要資訊癌細胞轉移時惡性度與抗藥性會大幅增加,但轉移時引發抗藥性及惡性化的機制仍尚未完全明瞭。組織缺氧是導致癌症惡化的重要環境因子。當缺氧時,轉錄因子HIF-1a表現較為穩定,進而引發下游基因活化。上皮細胞間葉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發育的重要步驟,近年研究發現EMT為癌症轉移的主要機制之ㄧ。楊教授的研究首先發現在腫瘤組織常見之缺氧情形會誘導HIF的大量增加。雖然HIF此調控因子已知為癌細胞之抗凋亡、血管新生及轉移息息相關,不過,楊教授首先證實HIF可以直接調控一個非常重要的EMT轉換之轉錄因子Twist進而促使EMT的產生與增加癌細胞之侵犯性。今年他將此工作延伸發現Twist-1可調控一個重要的下游基因Bmi1,並且Bmi1與Twist-1可共同抑制細胞與細胞聯結處之E-cadherin以增強癌症轉移,此外兩者亦可共同抑制細胞週期抑制蛋白p16以促進癌細胞生長,這些結果都造成頭頸部腫瘤更加惡化。楊教授的研究結果,釐清了缺氧導致腫瘤轉移的重要分子機制,並發現了轉移時癌細胞藉由EMT調控因子所產生的多功能性,導致轉移癌惡性度增加與治療抗藥性。這些發現對於臨床腫瘤醫師診治癌症病患有相當大的助益,且提供未來發展抗轉移治療重要資訊。
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鐘文宏教授:解開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謎團,找到關鍵治療標的 每年台灣藥害救濟超過一半的救濟金都是用於補助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如「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 之病症。過去醫學界對於這種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的病症成因暸解甚少,也沒有有效之治療,因此死亡率與後遺症很高。鐘文宏教授2004年發表carbamazepine 引發史帝文生氏症之致病基因(HLA-B*1502)於Nature期刊上。2007年12月美國FDA還據此結果,正式公告全美醫療機構,警示亞裔病患帶此基因型使用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的危險性,此後鍾教授有一系列關於藥物引發史帝文生氏症等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之致病機轉研究。除藥物基因研究之外,對於藥物引起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之免疫致病機轉亦有深入之探討,台灣也於2010年開始將此藥用藥前之基因篩檢納入健保给付。鐘博士研究成果均極具創新性,領先全球,所發表之論文均相當有影響力,不論在質與量上皆有極為傑出之表現,在學術上及醫學應用上均極具重要性。「傑出論文獎」:本屆共有十位博士班學生獲獎◎傑出論文獎—何文譽博士:血壓調控機轉新發現,提供治療高血壓新策略 高血壓與高血壓的合併症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第二、第三及第十位。因此血壓調控機轉的研究具有其重要性。過去細胞外信號調節磷酸酶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被認為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分化有關,而細胞外信號調節磷酸酶在成熟的神經細胞中的生理作用則較少被研究。何博士證明在大鼠孤立束核微量注入腺苷,可活化ERK及eNOS而降低血壓及減慢心跳,驗證腺苷亦可經中樞系統調控血壓及心跳。何博士的研究首先發現了細胞外信號調節磷酸酶在孤立束核的血壓調控機轉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對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交感神經活性的分子機轉的研究,將有助於未來對高血壓的形成機轉的研究與發展高血壓的新治療策略。
◎傑出論文獎—張育銘博士:解開表皮葡萄球菌調控生物膜生成機制,提供葡萄球菌抗藥性 治療新方向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共有32種與8亞種,其中寄宿於人類皮膚上的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為相當重要的革蘭氏陽性條件致病菌,日常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於免疫力低的病人,卻會造成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人工瓣膜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及各種異物感染,甚至致命。近年來科學界試圖利用各種不同方法了解抗藥性啟動並形成之相關機制,卻遲遲未能詳細揭開這重要謎底。張博士在中央研究院王惠鈞副院長的指導下,進行晶體繞射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首次解析影響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之調控轉錄因子TcaR之立體結構,TcaR與IcaR是調控表皮葡萄球菌多醣纇的合成重要的抑制性轉錄因子,透過各種抗生素與TcaR複合體的分析,張博士發現多種抗生素會與TcaR結合,因為TcaR是抑制多醣纇合成酵素進而阻止生物膜生成,抗生素使用會使TcaR由promoter離開造成多醣纇合成增加形成生物膜進而阻礙抗生素的作用產生抗藥性。此分子作用機制的釐清對於未來藥物設計用以阻止TcaR失去repressor之作用,減少生物膜生成以增強抗生素作用,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其他傑出論文得獎者如: 李育儒博士發現抑癌蛋白DAPK穩定性參與干擾素引發之細胞凋亡和自噬作用;周睿鈺博士發掘呼吸作用相關基因變異扮演種化的關鍵角色;林秋宏博士闡釋TACC3透過Clathrin heavy chain與紡錘體連結穩定紡錘體;有助於了解細胞分裂機制;林峰銘博士揭露Red1蛋白在酵母菌減數分裂時扮演的角色,對減數分裂提供更清楚的分子機制;周立琛博士開發多標靶抗癌藥物,醫藥應用價值極高;許馥妃博士剖析p53- LIMK2b- cofilin於細胞週期調控點扮演的重要性,提供未來癌症治療新標的;陳宜芳博士證實KCC4大量表現於轉移性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組織中 可用於預防癌細胞轉移的治療標的;賴銘南博士發現含馬兜鈴酸致泌尿道癌危險劑量 為管制中藥有力依據等。
永信持續用愛。關懷 來為國人健康把關永信藥品以『護衛健康 創造美麗 傳遞快樂』的企業願景,永信HAC持續打造健康平台為國人健康把關,秉持著創辦人-李天德先生的叮嚀『永信做藥,是給家人吃的;養護中心,是給家裡長輩住的;企業責任,是兼顧社會公義(益)』。
本日活動中也特別請朱映柔營養師現場為得獎者與媒體朋友作『微循環健康檢測』,同時也準備『漢鼎-清風飲的飲品』給現場貴賓品嚐體驗,熱飲可預防感冒、冷泡可預防中暑等疾病產生。由於近期氣候早晚溫差大且國人長期現處高壓工作環境下,三餐飲食不正常、超時熬夜加班工作而勞累,以抽煙或喝咖啡為提振精神等因素影響,進而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並分享如何從食物與營養補充品,吃出快樂、食在健康的健康秘訣;而朱映柔營養師也分享:癌症的發生機率,常與個人不當生活習慣養成有關。因此,適逢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在飲食方面,除了補充維生素A與維生素C之新鮮蔬果,具抗氧化作用可和食物中致癌物與消除自由基對細胞的影響之外,而在致贈親友的禮品選擇除了粽子之外,營養師也建議可致贈含有牛樟芝抽出物、維生素C、抗白菊等成分之營養補給品來致贈親友,來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含牛樟芝成分類型的商品來保養身體,除應選擇大廠牌、有信用廠商生產製造的保健商品外,建議應同時了解廠商是否有作無重金屬污染、無農藥殘留等檢驗證明,確保保健品的品質,送健康就是給親友最好的禮物。
【新聞聯絡人】 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 吳珮甄 04-2687-5100 ext.14800006@yungshingroup.com 力譔堂整合行銷公司 謝宛君 0920-731-532c77507@csr-taiwan.com


<附件>【關於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 永信集團會長李天德先生為實踐增進人類健康的久遠理想,除了在永信內部成立研究單位研發新產品外,仍感永信一己之力是有限的,所以於2004年成立「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舉辦「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表揚國內生技醫藥研究,冀藉以有限的能力拋磚引玉,促進生技醫藥相關學門之教育與研究發展,共同創造未來的無限可能。
【關於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得獎人聯誼會】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承蒙醫藥學研界推薦所屬傑出研究人才角逐,迄今(2011年)已有六屆,得獎人皆為經評審委員會審慎評選、嚴格認定的國內生醫研究傑出研究人員。「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得獎人聯誼會」在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與永信藥品公司的支持贊助及各方期許祝福下,於2008年5月30日成立。本聯誼會為非營利目的之聯誼團體,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歷屆得獎人為基本成員,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員大會。聯誼會可邀請對醫藥科技相關學門研發具特殊貢獻者為榮譽會員;醫藥產業相關公司與個人可申請為贊助會員。會長得視需要邀請相關政府、研發、學術、公協會單位代表或個人為榮譽顧問。獲獎不僅代表對過去研究努力的肯定,更是促進研究者邁向另一新階段的開始。期盼全體得獎者可以從獲獎這天開始,經由積極參與這個大家庭的各式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增加與頂尖醫藥研究者互動的機會,將最寶貴的經驗傳承給新的世代,並藉由產官學研切磋對話的互動平台,增加跨領域的經驗交流,激發研究成果效益的展現,為國家生技製藥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第六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獲獎名單如下:(詳細獲獎研究請見附件) 獎項 得獎者 1. 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 馬徹、楊慕華、鐘文宏 2. 傑出論文獎 何文譽、李育儒、周立琛、周睿鈺、林秋宏林峰銘、張育銘、許馥妃、陳宜芳、賴銘南 第七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甄選報名即將自2011年6月1日展開受理,歡迎醫藥研究各界踴躍參與,詳情請至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網頁查詢:http://ttlbf.yungshingroup.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