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upntoday-2010-2-22-01-taipei news-張洹台灣首展:視覺的震撼與心靈的悸動

張洹台灣首展:視覺的震撼與心靈的悸動

當代館2010「個展年」 張洹《阿彌陀佛》展率先上檔

  2010年是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年」,將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分屬不同創作領域的知名藝術工作者,帶來他們最跨界、最前衛的藝術創作,包括:以極限行為表演震驚世界的張洹、有「攝影界的費里尼」之稱的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以及於電影界和舞台界享有盛名的葉錦添等;而接下第一棒的,就是來自中國、於全球當代藝術圈舉足輕重的藝術家張洹。

  1965年出生於河南農村的張洹,自90年代初投入行為藝術創作,並以其挑戰身體極限與精神毅力的作品吸引全球觀眾的目光。2005年,旅居海外七年多的張洹返回中國,在上海市郊設立了一個佔地50畝、擁有上百名專業人員的工作室,嘗試開發及運用各種特殊的媒材,如動物毛皮、羽毛、古董木門、香灰、歷史遺跡等,進行繪畫、雕塑、裝置、舞台設計等創作。無論是透過自己的身體直接感受,或是藉由雙手所塑造出來的作品間接表達,張洹試圖體驗的東西,始終是徘徊在精神與肉體之間;如同張洹自言:「自己在變化,但本質還是沒變的,而且我自己永遠是個不成熟的藝術家。」

  《阿彌陀佛》是張洹在臺灣的首次個展,由藝術 史 博士楊心一策畫,精選張洹歷年來的代表作三十餘件,同步於當代館戶外空間及室內展場展出。楊心一表示,張洹每到一個地方,皆會以「我的」為名創作,用以表達他對當地的觀察及生活經驗;也因此,已於幾年前皈依佛教(法鼓山)、法號「慈人」的 張洹 居士,此回來到佛教信仰鼎盛的台灣,便將其「我的台灣」作品,命名為《阿彌陀佛》,展出的作品可分為六類:行為、雕塑、裝置、繪畫、歌劇及綜合媒材;不論是哪一類,皆可從中找到濃濃的佛教元素,並可體會到張洹於不同創作時期,對於人與獸、人與佛、人與環境、人與歷史等多重關係的體悟。

  台北當代藝術館希望本展在呈現出張洹十餘年來的創作歷程之同時,也能梳理出其深層的創作理念,甚至藉由展覽的規劃衍生出作品更多層的意涵。以位於展場入口的作品〈牛皮佛臉四號〉為例,單就此作而言,它是一張以獸皮打造的浮雕臉孔,暗喻著獸、人、佛三者在看似完全不同的表徵之下,實存在著某種無法分割、近乎「三位一體」的「共性」關係;然而,若將此作放大至展覽的格局下來觀看,這張牛皮佛臉,張懸於鋼柱之上,正對著懸吊在門口、鍍金的藝術家等身雕像,又剛好座落於「臺灣佛」正下方,整體所揭示的,隱約是一種藝術的展場、肉體的刑場、與心靈的道場「三場合一」的昇華境界。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包括多座超過 四米 高的巨型雕塑--由數百張牛皮包覆而成的〈英雄2號〉、由金屬胎香爐與香灰泥塑成的〈文化部長&國防部長〉、以及二座相對而坐的香灰佛和空心鋁佛〈臺灣佛〉等,這些作品不僅外型的質量與力度讓人嘆為觀止,其所傳達的豐富意涵,更是扣人心弦。此外,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倖存、後為張洹認養至今的「豬剛強」,以及由張洹親自擔綱導演和舞台設計的韓德爾歌劇〈塞魅麗〉,加上11幅特別為臺灣挑選的香灰畫和張洹出道揚名的7部行為錄像作品,都將自 2月19日起至 3月28日止,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開春特展《阿彌陀佛》中精彩呈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