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upn-taipei news-awards-2011-10-26-01-am-09.00-趙建民:兩岸應積極參與全球化事務

趙建民:兩岸應積極參與全球化事務

 (台北訊)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26日出席第十五屆兩岸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專題演講中表示,兩岸在面對全球化的時代下,參與全球化事務相對不足,兩岸應在國際化與國內主權之間取得平衡,不應是靜態而是動態的發展。



 他認為,台灣與大陸之間密不可分,但兩岸並沒有充分融入全球化的過程。現今的社會中,如金融風暴、司法、氣象等等問題都是兩岸須迫切同時面對處理的事務。



 他呼籲,兩岸要積極參與國際活動,不應在主權上有多所爭議,造成排他性。例如台灣在參與國際活動上,就時常受到中國大陸的阻撓。



 此外,在上午「數位匯流對兩岸新聞媒體之衝擊」研討會中,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客座教授黃肇松認為,雖然網路的影響力次居電視,但網路的速度驚人、內容嚇人,造成報紙困境,但電視仍是台灣強勢的媒體。



 他強調,應該討論媒體未來的分工合作,加強教育匯流,減少負面的問題。



 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說,數位匯流後電視台不再只是電視台,報紙也不只是報紙。



 他認為,傳統媒體要積極轉型,並舉CNN為例,說明CNN由電視台,轉型為提供資訊的通訊社。郭嘉說,微博的存在與發展突顯媒體記者「把關人」的功能,媒體應該在微薄平台上建立認證「身分」,並和平面媒體平衡發展。



 在下午的「兩岸新聞媒體變革與創新發展」研討會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表示,過去新聞媒體在大陸為黨政機關一部分,新聞總署被撤銷,新聞業是黨政的一部分非一個行業,傳播新聞教育方面也未有一本正式教材,教材是由蘇聯傳送到大陸,當時的媒體是為黨喉舌、宣傳政策的工具。



 大陸傳播界的潛規則、缺乏新聞職業道德是現今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此,陳立丹說,傳播教育未有專門的新聞素養基本課程、媒體對新聞作審判,以及讓犯罪者姓名曝光等問題,建議官方從小學教育開始普及社會新聞道德,並反覆地明確告知媒體如何做才是對的。



新聞聯絡人:銘傳大學傳播學院胡巧玲老師

聯絡電話:(02)2882-4564轉2356/手機:0953041060

Fax:(02)2880-6956

E-mail:molly0728@gmail.com






第十五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優勝作品名單



報紙新聞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經濟日報
2011年博鰲論壇直擊
陳怡慈

報紙專題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聯合報
兩岸對望
陳宛茜、鄭朝陽、梁玉芳、李承宇、陳思豪、陳若齡、徐柏棻、范凌嘉、朱婉寧、薛荷玉

廣播新聞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中央廣播電台
「富春山居圖下一場看不見的戰爭」系列報導


江昭倫

廣播專題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漢聲廣播電台
解讀鄧麗君密碼
高瑞麟

電視新聞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中天電視台
中國轉型-來自最底層的心聲
沈正彥、林信憲

電視專題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TVBS電視台
失速中國 社會真實故事
方念華、詹瑋琦、莊志偉、彭馨儀、張子銘、廖珮君、李皇龍、蕭應強、余信翰、潘郁文

雜誌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遠見雜誌
中國十二五關鍵報告:跟著大陸賺五年
楊瑪利、楊泰興、范榮靖、邱莉燕

平面新聞攝影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中央社
魂斷太平洋岸-台灣蘇花公路坍方攝影紀實


孫仲達、謝佳璋、王飛華、吳翊寧、裴 禛、陳毅偉、郭日曉、鄭傑文、徐肇昌

影音新聞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PeoPo公民新聞網
農耕技術傲人 對岸組團取經
陳柏濡、陳佩芬

非影音新聞報導獎

媒體
優勝作品
記者

環境資訊電子報
為「河」而戰-長三角水資源議題
彭瑞祥、葉人豪

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影音新聞報導獎

媒體
獲選作品
記者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台
見證奇蹟-一個學生記者的災區採訪手記
王婭玲

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非影音新聞報導獎

媒體
獲選作品
記者

銘報即時新聞
台灣”新青春電影”中的”傷痕意識”淺析
孫正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