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upn-taiwan president-12-12-01-總統參觀「1025臺灣光復檔案展」暨視導國家檔案業務

馬英九總統今(11)日上午前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參觀「1025臺灣光復檔案展」暨視導國家檔案業務。
  總統首先至展區參觀「抗日活動」、「籌劃接收」、「政權交替」及「省政新局」等不同時期的珍貴史料,對日據時期「治警事件」蔣渭水的判決書,以及日本投降後,我國16個受降區部隊番號一覽表等歷史文獻,留下深刻印象。總統並至國家檔案管理局庫房,實地瞭解各類檔案修護、保存及數位化的流程。
  回顧與《檔案法》的淵源,總統致詞時指出,20餘年前他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時,曾大力推動檔案保存的工作,成立「檔案法草案研訂專案小組」並親自擔任召集人,積極催生《檔案法》。 民國89年3月1日「檔案管理局籌備處」成立;90年11月「檔案管理局」正式成立;《檔案法》則在91年1月1日公布施行。
  總統以釣魚臺列嶼相關文獻資料為例,說明檔案留存的重要性。總統說,清朝時期,釣魚臺列嶼是臺灣屬島,包括《噶瑪蘭廳志》在內,有7、8種地方志都有釣魚臺列嶼的資料。但是釣魚臺列嶼被日本竊占後,隨即被劃歸為沖繩,釣魚臺列嶼這個名詞從此消失,變為尖閣諸島。直至抗戰勝利後,我方才瞭解,地圖上的尖閣諸島即為釣魚臺列嶼。這樣的過程好比孩子一出生,被人抱走改了姓名,「等到他認祖歸宗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他是我們家的孩子。」
  總統表示,今(104)年是抗戰勝利及臺灣光復70週年,過去10年、20年來,各地所出版的二次大戰相關書籍多以「被遺忘」三個字開頭,例如《被遺忘的南京大屠殺》及《被遺忘的盟友》等。原因就是戰後陸續發生國共內戰、韓戰及冷戰,使得國際社會未能留心二戰時期的史實。如今有機會,應該在能力範圍內留存相關紀錄;尤其是現代科技如此發達,保存得好、運用得廣,「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
  總統也提及,為讓國人更加瞭解歷史事件,他已請相關部會及單位研議如何將入祀忠烈祠的將士及政治受難者的事蹟及資料上傳至網路,方便民眾點閱。
  談及日前中國大陸就抗戰歷史提出「共享史料、共寫史書」的建議,總統認為,雙方可在「對等互惠」、「檔案公開」、「不設禁區」及「自由研究」的原則下進行;只要不超過《檔案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令的限制,政府將儘量開放。事實上,不論是國史館或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都已全面開放,目前也有多批大陸學者來臺研究,得到更多正確的知識,成效良好;「沒有任何政治考量,純粹是把那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能夠恢復起來。」
  總統強調,一個忘記自己歷史的民族或國家,不可能長久存在。國家檔案管理局保存歷史的工作,可說是幫助中華民國繼續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總統也期勉該局同仁持續做好工作,維持資料的原始價值,讓後人廣為運用。
  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杜紫軍及檔案管理局局長陳旭琳均陪同出席是場活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