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毛治國今(8)日出席「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頒獎典禮時表示,社會的進步是靠每個人發揮力量,執著善念,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此不但使社會變得更好,也可成就個人生命的價值,本屆「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4位得主,是我們社會最好的標竿及典範。
毛院長表示,科技研發屬於創新性的工作,通常從可能性探索出發,接著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最後將理論上的可能性,轉化為技術上的可行性,並做出成果。毛院長以詩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比喻科技人員研發心路歷程三階段: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比喻研發初期的孤獨與徬徨階段;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研發中期的執著與堅持;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獲得研發成果時的喜悅與滿足,並由整體社會及全人類共享。
毛院長指出,今年的得獎者包括柯明道教授、陳亮全教授、劉人仰研究員,以及潘文涵研究員等4位傑出研究者。其中柯明道教授研究的靜電放電防護技術(Electrostatic Discharge ),是積體電路的避雷針,在電子工程領域相當重要,其技術難度與挑戰非常高,研究者需不斷與時俱進,柯教授鍥而不捨的研發成果,對我國乃至於國際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有非常關鍵的貢獻。
毛院長表示,陳亮全教授長期致力於防災科技研究,參與我國「災害防救法」的草擬及通過,也長期擔任國科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協助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從學術性的任務編組改為行政法人,對臺灣防災體系的建立有重要貢獻。
毛院長進一步指出,劉人仰資深研究員是國際陀螺儀專家,911事件後由於美國封鎖高精度陀螺儀的輸出,讓我國正要推動的福爾摩沙衛星發射少了最關鍵的導航系統,劉研究員在關鍵時刻回到國內,加入國家太空中心,帶領研發團隊完成精密光纖陀螺儀的開發、設計和製造工作,這是我國突破並掌握衛星導引控制系統的因素,讓臺灣從此擺脫必須仰賴國外輸入相關技術的限制,對太空科學研究,甚至是相關的軍事、民生用途的導航產業發展,都有非常重要深遠的意義。
對於本次唯一的女性得獎者潘文涵研究員,毛院長指出,潘研究員關切國人飲食與健康間的關係,致力推動國民均衡飲食,以打造更健康的臺灣為志業,長期參與國民健康營養狀況變遷的調查研究工作,更創新以個人為對象的研究方法,創造24小時飲食回顧法,掌握各年齡層攝取食物的狀態與個人健康的關聯性。此外,她以研究資料為基礎,建立國家攝食資料庫,希望能夠促進全民健康;近年來更倡議「國民營養法」,期望透過國人飲食習慣的調整,發揮預防醫療的功效,提昇國人健康,以減輕國家醫療及照護的成本支出。
毛院長最後表示,得獎者不僅經歷及體驗豐富,且都具備堅守崗位,擴大成就效益,無私貢獻所學,化育人才等特質,不但傳承相關知識及理念,也完成貢獻社會的使命,是同儕及後輩效法的典範。對於他們的得獎,以及其眷屬的支持,毛院長表達高度的敬意與謝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