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upn-taipei news-medical-liver-2012-2-19-02-肝炎症狀如蠶食 吃掉健康無症狀 「肝癌風險預測新指標」準確度達八成 C肝版本新發表

肝炎症狀如蠶食 吃掉健康無症狀 「肝癌風險預測新指標」準確度達八成 C肝版本新發表 台灣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患者,佔總人口數的15%~20%,也就是約有300萬人是罹患肝炎的危險族群,其中C型肝炎患者人數約50萬人,B型肝炎患者人數約250萬人。近年來,在政府與醫界共同推廣病毒肝炎的篩檢與治療的努力下,已有顯著的防治成效,民眾更可以透過「肝癌風險預測模式」預測B型肝炎和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長期風險,準確度高達八成。 B、C型肝炎與肝癌三角習題大解密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院士表示,B型肝炎和C型肝炎是慢性的病毒感染。 B型肝炎:以垂直感染為主,如果母親是帶原者就很容易在周產期把病毒傳染給小孩,或是在孩兒期,使用不乾淨的注射器打針,都會傳染上B型肝炎。 C型肝炎:以醫源感染為主,如使用不潔器具打針、刺青、針灸、洗腎…等傳染途徑。 1984年起,有關單位開始實施新生兒的B型肝炎預防接種,所以27歲以下的民眾,帶原率已下降到1%以下。醫療科技的進步,醫用器具的清潔消毒,使用拋棄式針具,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已經在改變。 台灣肝癌的發生率,目前是男性的第一位,女性的第四位(附件一),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癌症。慢性肝炎病患通常都會經過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誘導,才會引發肝癌。陳建仁院士說:「這兩種病毒是台灣肝癌最重要的成因,70%~75%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引起的,20%~25%是C型肝炎引起的,目前B型肝炎可以透過疫苗預防或是抗病毒藥物治療、C型肝炎可透過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藉此可以有效的預防肝癌產生。」 肝癌風險預測模式 新發布C型肝炎適用版本 陳建仁院士的REVEAL研究團隊於2010年,發表了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帶原者的性別、年齡、家族史、酗酒史、肝功能指數、B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病毒量、病毒基因型等八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最新的研究發現,再加入B型肝炎病毒表面(HBsAg)抗原血清濃度,可更準確地推估B肝患者在未來五年、十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此風險預測模式有助於加強定期追蹤並治療B型肝炎的衛教宣導。 許多亞洲國家已陸續使用此風險預測模式,它可說是台灣在肝炎預防上的重要貢獻。 然而,前述之風險預測模式無法應用在C型肝炎病患,陳建仁院士表示:「因為B型肝炎病毒跟C型肝炎病毒完全不同,我們最近也建立了C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新的預測,包含了年齡、肝功能指數、肝硬化、C型肝炎病毒的血清RNA濃度及基因型,這項預測模式是在本次亞太肝臟研究學會發表的新內容。」 台灣B型肝炎的研究,在亞太地區甚至全世界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本次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各醫學中心(包括台大、長庚、高醫、北榮、中醫大、成大等)發表的基礎醫學、臨床實驗、流行病學的研究成果,都非常優秀,也深受國際的認同與肯定。 病毒像蠶食 初期無症狀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表示,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從2004至2008肝癌的發生率已經降低了9%,因為國健局積極推動B、C肝成人篩檢,以及健保給付慢性B型、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治療,降低肝炎、肝硬化、肝癌死亡率已經下降,國人對肝炎認知普及,健保局功不可沒,不管理論或實務都顯示,預防或減少肝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阻斷感染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肝癌前身的肝炎和肝硬化。 病毒是造成發炎的主因,病毒可比喻為蠶食,好像蠶寶寶慢慢破壞掉肝臟組織,患者就會產生肝硬化、肝癌,就像蠶在吃東西都沒有感覺,所以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陳培哲院士表示:「初期的肝癌診斷,台灣目前約30%~40%,但在日本初期診斷高達50%,所以我們希望在肝癌的診斷上要趕上日本,並需加強篩選無症狀的B肝及C肝病人,並加以治療,此外推動高危險群在肝癌的定期篩檢,愈早診斷治療的效果愈好。」 對症下藥 終結國病 亞太地區肝病新藥的研發,在臨床試驗上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台灣也參與了很多肝病藥物臨床試驗,如 B肝用藥、標靶藥物…等,陳培哲院士強調,找出有效用藥,淘汰掉不好的藥物,依照病人罹病不同期別選擇個人化治療,對患者才有幫助,也同時減低肝癌對社會經濟上的衝擊。 肝病是國病,肝病防治是全民健康的問題,但很多人拖到肝癌末期,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帶原者,B肝防治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給付B 、C型肝炎患者治療,領先很多國家,是項創舉也是項德政,建議患者一定要持續治療,不間斷、不放棄,注意飲食及正常作息,以降低罹癌風險,不再同「肝」共苦。 ----------------------------------------------------------------------------- 附件一、 附件二、 Time Topic Speaker 11:00-11:10 Welcome and speaker introductions Paul Slade, MD, MRCP (UK), MBAExecutive Director, Virology - Global Medical HeadquartersBristol-Myers Squibb 11:10-11:25 I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Asia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Pr. Xie Qing [TBC]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11:25-11:55 Advancing HCV Treatment Jacob GeorgeProfessor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ic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11:55-12:10 Advancing HCC Disease Understanding: The Societal Impact of Liver Cancer (15 minutes) Pei-Jer Chen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陳培哲 12:10-12:25 Health Economics Outcome Research in Liver Disease: HCV to HCC, Data from the Reveal Study Group Pr. Chien-Jen Chen Sc.D.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 Graduate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陳建仁 院士 12:25-12:35 Conclusion Paul Slade 12:35- Q & 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