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展期: 2009/10/16 - 2010/11/08
展場:台北市立美術館3樓C展區
台北和上海的距離一度曾經顯得非常遙遠,但即使在相隔最遙遠的時代背景下,還是有近在呎尺的地方。在文學與藝術的領域裡,台北和上海的交流,相較於其他城市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兩座城市對彼此所擁有的文化記憶。正因如此,上海美術館在籌畫於台北展出的《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時,就立足於對“海派”文化發展的研究,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所謂“後海派”藝術的梳理,透過視覺的呈現來講述上海這座城市所孕育出特有的文化性格,讓台北人看上海故事,一眼看盡六十年風華。
“海派”藝術起源於19世紀中 葉 ,以上海為活動中心,吸納並且引領著江、浙、皖乃至更大地區的藝術力量,其畫家陣容之浩大,繪畫風格之紛繁,以及得時代變革風氣之先的顯赫聲勢和深遠影響,均超過了此前所有的地方畫派。後期海派繪畫正值20世紀政治改革之際,新文化運動使得海派繪畫不僅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且其範圍具有很大的游移和模糊性的特質。
本次展覽從多元化的“後海派”出發,不僅上承“海派”繪畫特性,而且呈現出全球化格局下,以上海為活動中心的藝術變遷、繪畫主張、風格到傳播、價值,隨著時代需求而更加講求當代性、個體性和實驗性。“後海派”期間既有長三角地區本土性創作人,又有旅居海內外的江、浙、滬籍藝術家,或是從世界各地彙聚此地的藝術家;從輩分上來看,既有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潘玉良、關良、陸儼少、朱屺瞻、謝稚柳等,又有後續者程十發、劉旦宅、沈柔堅、賀慕群、俞雲階、林曦明等,更有當代活躍於畫壇的中堅人物潘公凱、盧輔聖、陳丹青、王劼音、施大畏、仇德樹等。他們的藝術觀念和表達方式不斷受到上海這個特殊地域文化的影響與重塑,似乎正逐步形成一個更大範圍,更具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實驗性的當代“海派”。
展出作品從上世紀40年代至當代新作,包含了50位藝術家共50件作品,這些作品跨越了近一甲子的歷史,形式包括傳統中國水墨及油畫、版畫各類。台北市立美術館一向重視與世界各重要美術館間的館際合作,今年與上海美術館策劃於台北展出「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展」,明年2010年6月,北美館也將赴上海美術館展出精彩的典藏作品,讓上海的民眾也有機會一覽台灣重要的美術作品。
圖說:
兩館代表合照
左至右 : 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 上海美術館策展人盧緩
林風眠
白蓮仕女
中國畫
113 x 113 cm
19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