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upntoday-10/30-07-taipei news-回歸土地與生活本身:藝術,無所不能!

回歸土地與生活本身:藝術,無所不能!



展名:藝術無所不能──台北ㄑㄧㄠˊㄑㄧㄠˊ頭

展期:2009.10.24~11.15

地點:地下實驗.創意秀場(台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B30/32/3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的「藝術介入公共空間計畫」,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於捷運中山地下書街所規劃的「地下實驗.創意秀場」,轉眼已屆滿一年,為這條繁忙的地下通道帶來第十二檔的展覽!而這檔地下街的週年展,正巧是文建會委託位於高雄的橋仔頭文史協會執行的另一檔「藝術介入公共空間計畫」。本展展名《台北ㄑㄧㄠˊㄑㄧㄠˊ頭》所標示的,即是如何將發生在南台灣的精彩故事搬演到台北來,並且引起台北人的注意和共鳴。

  根據策展團隊的定義,「台北ㄑㄧㄠˊㄑㄧㄠˊ頭」可以有三種解釋:第一種,台北喬喬頭,其中「喬」是台語,意為「調整」,因此本展就是要讓台北的朋友們調整一下頭,當然人的身體很多部份都有頭,比如腳趾頭;第二種,台北瞧橋頭,「瞧」是「專注地看」,所以本展是讓台北的朋友們有一個機會,可以專心看橋頭在發生的事;第三種,台北橋橋頭,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有橋就有頭,所以台北也有橋頭。這三項看似相當搞笑的定義,其實也正各自代表了橋仔頭文史協會和藝術工作者們,在橋頭努力創作的過程中,所關注的三項議題:文化資產、環境關懷、生活美學。

  在文化資產方面,他們首先認養了一棟近百年的日式宿舍「進校巷14號」,接著以此地作為藝術介入空間的基地,邀請藝術家駐地,帶領社區志工製作全木榫的宿舍模型,並著手進行古蹟的自立修護。他們在這裡賣力從事文化資產保存、修復、與活化再製的工作過程,他們用生活動作素材、創作最貼近土地的作品的精神,都將透過柯淑卿導演的鏡頭,在11月6日於台北光點電影院首映;片名就叫作「進校巷14號」。

  在環境關懷方面,藝術家們從當地被拆毀的房舍廢墟中,拾回大量的舊木料、老磚、土塊、和廢鐵等,創作各式各樣貼近生活的日常物件,如書架、茶几、椅子、書桌等,將屬於這片土地的記憶,透過這些物件延續下去。此外,他們也利用當地大量丟棄的蚵仔殼,以及被大火燒毀的木造房舍灰燼,製作純天然的水泥潻;同時他們還發現,將蚵殼串連平舖於屋頂上,可有效地降低室內溫度。至於在展間中最搶眼的腳踏車,實際上是利用人力來產生能源的動力機械裝置;藝術家在佈展時,看到捷運地下街的人潮,認為這裡是將此設計傳播出去的好地方,於是當場繪製了一張詳盡的機械結構與發電原理圖,張貼於牆上與眾人分享,相當可貴。

  而在生活美學方面,強調的同樣是一種最貼近生活的「常民藝術」,諸如傳授及發揚飲食文化、陶藝、染布、押花等,皆是從生活週遭取材、並回饋於自身生活的藝術。為了將這份「幸福」分享給行色匆匆的台北人,讓大家親身體會「藝術無所不能」的魔力,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了植物染玩美、手感工藝結、及拈花惹草趣等三場互動工作坊,自開放報名至今僅三天的時間,即已全數額滿。



電機達人梁主榮設計的人力發電機           大木工匠師王忠義設計的全木榫龍骨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