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upn-taipei news-art show-2012-9-26-02-2012台北雙年展》漢娜‧赫紀希作品《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迎接觀眾

2012台北雙年展》漢娜‧赫紀希作品《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迎接觀眾 當觀眾走進北美館大廳,映入眼簾的將是猶如「後台」的場景,四周落地窗都掛滿黑色窗簾,橫在眼前的是一片巨幅的銀幕,觀眾必須走上一條長直的走道,強光將觀眾的剪影投在布幕上。觀眾接著走到幕前,看見五個談話室以及幾排座椅,開始進入一個「等候」的情境。這是《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展覽的大廳樣貌,由藝術家漢娜‧赫紀希(Hannah Hurtzig)提出的作品計畫《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將安置於北美館大廳成為本屆雙年展迎接觀眾的大廳作品。 《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即將於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佈展作業已近入尾聲,並於開展前一日晚間舉行盛大的開幕酒會。《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將於開幕酒會之夜的晚間8點到10點舉行對談活動,地點在作品所在的美術館寬闊大廳,並將在活動之後,繼續以裝置作品和檔案庫的形式在此呈現。《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裝置作品將包括後台以及等候大廳,其構想所依照的形式是卡夫卡式的對官僚、審查、等候者及要他等候的人之間的規範的描繪。「現代性場景」創造出一個空間給未明確界定的現代性及其諸多的「原始場景」,共同創造出一個特殊的時刻,並演示出現代性的矛盾。 《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的出發點來自現代中國文學的一個原始場景:1906年,還在日本留學、攻讀西醫的魯迅看到一場幻燈秀,影像呈現一群中國人,漠然地圍觀在日俄戰爭中,潛入日軍擔任間諜的一名同僚被斬首的過程。面對這個斬首的場面、尤其是圍觀的中國群眾自然而本能地看得津津有味,魯迅瞠目結舌,並了解到在拯救中國人的身體之前,必須先拯救靈魂。於是棄醫從事文學。他的短篇故事、詩以及文章被視為現代中國文學開端的表徵。不論這個事件是否真的曾經發生,或者只是魯迅本身事後編造的神話,正如學者王德威所言:「在現代中國歷史的開端之處,虛構與歷史、文本或事實,早已打成一片,難分難解」。 對談活動將邀請約十七位人士—包括藝術家、理論家、行動分子,請他們在大廳設立、封閉如小辦公間的談話室裡進行對話。當晚每一輪將有五組對話同時進行,每場對話將進行三十分鐘,並圍繞著某個畫面或由這個特定畫面的描述而展開。來賓可透過耳機選取想聽的對話,也可以登記成為某場一對一對話的參與者,非對話者也可以透過耳機聆聽對話的生產過程。 十七位與談者將在開幕酒會當晚與來賓各自對談,包括曾煥堂、吳嘉苓、崔愫欣、鄭陸霖、陳界仁、鄧兆旻、邱若龍、達吉斯.巴萬(郭明正)、何東洪、黃慧瑜、港千尋、約翰‧帕爾曼西諾、巴文德.貝弗爾、安森.法蘭克、路易斯.雅克伯、約翰.帕爾曼西諾、巴奈.庫穗等各界人士,當晚對談紀錄將在展期中持續播放。《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將於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台北雙年展網址:www.taipeibiennial.org;北美館網址:www.tfam.museum。 作品資訊: 漢娜‧赫紀希 Hannah Hurtzig,出生於德國,現居住及工作於柏林 《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2012 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柏林行動學院共同合作 圖說: 01.-02. 漢娜‧赫紀希(Hannah Hurtzig,圖左)提出的作品計畫《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將安置於北美館大廳成為本屆雙年展迎接觀眾的大廳作品。 03. 《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將於開幕酒會之夜的晚間8點到10點舉行對談活動,之後繼續以裝置作品和檔案庫的形式呈現。繪圖: 弗羅利安.史堤曼。Hannah Hurtzig / Mobile Academy Berlin提供。 講者及講題: 〈伊朗:穆紮法爾丁國王的車子〉 巴文德.貝弗爾是一名藝術理論家、藝術家和藝評人,現居住於德黑蘭與慕尼黑。他發表的關於伊朗烈士博物館(Martyr Museums)之部分作品於台北雙年展展出。 〈人民的第四台〉 鄭陸霖是一位社會學家(社會經濟學以及發展社會學與組織社會學),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謠言」電影〉 陳界仁為台灣藝術家,他著名的錄像與影片作品是協作過程的結果,探討暴力和帝國主義的後遺症對現世的影響。 〈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 邱若龍是一位漫畫家,著有《漫畫.巴萊》,其作品靈感主要來自台灣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現居住於台北。 〈消失的語言:賽德克德固達雅〉 達吉斯.巴萬(郭明正)是來自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落的語言老師,現居住於南投縣仁愛鄉。 〈傾斜的影像 〉 安森.法蘭克是評論家和策展人,現居住於柏林,為2012台北雙年展的策展人。他特別關注文化的閾限面向以及擬態政治。約翰.亞康法是一位電影導演,現居住於倫敦, 其作品關注殖民主義、離散和文化抵抗等議題。 〈趴與酒的權力:獨立音樂及其反對〉 何東洪所研究與寫作的領域涉及流行音樂、青年文化、文化政治、行動研究,現居住於台北。 〈現行都市更新對台灣的衝擊及其引發的抵抗成果〉 黃慧瑜為藝術系學生,社會運動者,現為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成員,現居住於台北。 〈牆上的洞:為什麼要畫單色的畫?〉 路易斯.雅克伯身兼藝術家、策展人和作家,現居住於多倫多。他透過多元創作來關心社會互動和美學經驗主體的議題。 〈明治天皇的首幅寫真,1888年〉 港千尋身兼藝術家、作者、評論家等多重身分,同時擔任多摩美術大學資訊設計系教授,並為該大學於2006年成立的美術人類學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國際建築〉 約翰.帕爾曼西諾是一名建築師和都市研究者,現居住於倫敦。他和安–蘇菲.瑢絲克格共同主持獨立組織「領土仲介所」,專門處理空間與政治關係的研究。 〈渴望成為像祖先一樣,值得被子孫尊敬的祖先〉 巴奈.庫穗是一位歌手、作曲家和民俗文化的指標性人物,收集和保存原住民的歌唱傳統,現居住於台東。 〈客廳即工廠〉 鄧兆旻是一位視覺藝術家,現工作及居住於紐約和台北。他近期的研究興趣包括神經科學與自我認知的新發展。 〈台灣殯葬服務的專業演變〉 曾煥棠為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貢寮的反核之聲〉 崔愫欣是反核社會運動者,以及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現居住於台北。 〈現代助產士,賽柏格新生兒〉 吳嘉苓是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的副教授,其研究領域包括醫療社會學、性別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 展覽資訊: 《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 Taipei Biennial 2012 Modern Monsters/Death and Life of Fiction 策展人: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 主辦:台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1月13日 展場: 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 紙場1918(台北市福德路31號,捷運士林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每週六延長開放至20:30 票價: 台北市立美術館,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紙場1918,免票參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