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揆出席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會議 期許社會繁榮與社會責任共存共榮
- 日期:105-08-23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長林全今(23)日出席「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會議」時表示,社會繁榮需要靠企業推動,企業也有責任推動社會繁榮。企業的存在需要社會提供勞工、技術、資源等因素,經由商品銷售與消費者創造社會繁榮,反之因企業所提供服務,讓社會大眾享受企業所創造的利益,是政府希望看到共存共榮的結果。
林院長指出,近年來臺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投資逐步下滑,令人憂心,因此政府必須改善企業投資與經營環境,讓企業願意繼續經營。改善企業投資環境必先解決缺地、缺水、缺電、缺人才、缺工等「五缺」問題。
首先是解決缺地問題,林院長指出,國內現有工業區閒置土地達上千公頃,國發會日前已擬定促進投資方案,分短、中、長期釋放這些閒置土地,以出租方式供民間運用,並於前2年在一定條件下免去租金,藉此活化工業區閒置土地,以維持地價穩定。
其次是缺水問題,林院長表示,社會大眾關心的浪費水資源、漏水率、水庫保持一定的容量、區域水資源平衡、有效利用農業灌溉水源等問題,政府都會積極處理。
針對缺電問題,林院長表示,停止核能發電已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在既有的核一、二、三廠不延役情況下,政府應該致力於增加燃氣電廠運轉、藉燃煤電廠更新讓低汙染的燃煤電廠加入發電行列,並運用工業用電大戶「需量競價」機制,減少尖峰時間用電負荷。另將運用「分時電價」及智慧電表分散民生用電,紓解供電壓力;此外,提高太陽能發電量、鼓勵汽電共生、向民間購電等措施,均對供電能力有很大助益。林院長強調,透過上述努力,我國將發展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產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
至於缺人才問題,林院長表示,為解決留才問題,已請國發會研議讓高階人才留在臺灣開創更好機會,讓臺灣成為人才匯集的地方;至於一般人力的補充,政府將強化技職教育,讓產、學、研密切結合,並藉由企業配合教育政策,鼓勵外籍學生畢業後願意留在臺灣工作,使得人才的培養及運用有更大的利基。
林院長針對環評議題表示,鼓勵企業投資應減少不確定性,雖不應降低環評標準,但必須減少環評的不確定性,包括選址錯誤、過多不同意見造成程序複雜化等因素,目前已請環保署研議環保與發展間的平衡,注意投資時效性,於制度建立後分階段處理。
有關產業升級轉型部分,林院長表示,政府將積極發展五大創新產業,促進投資動能,希望這些產業未來有明顯成長。首先是亞洲矽谷,藉由物聯網、巨量資料及機械化基礎的結合,促成新產業的發展。為了讓創業者的想法與基礎人才能有充分發展的空間,政府的作法是調整市場和法規。目前有很多法規正在檢討與修改,例如「公司法」已多年沒有修改,已請經濟部於明(106)年5月提出「公司法」修正草案,鬆綁相關法規,讓產業充分發展。此外,政府將提出振興養豬業方案,其中運用沼氣發電深具指標性意義,已請經濟部和農委會落實相關推動工作。
針對精密機械產業和國防產業議題,林院長指出,臺灣有很好的機械、技術與材料產業,需要尖端技術突破,並與國防產業結合,政府將陸續推出國機、國艦國造等相關方案,期望取得世界認證,將相關產業產品商業化,行銷海外,最終在產業水準上能與日本和德國並駕齊驅。
至於醫藥生技產業,林院長指出,過去幾年間臺灣已在生技醫藥產業累積許多成果,希望能藉由這些成果提升學名藥製造水平,讓新藥開發成為臺灣未來的新興產業,同時結合機械產業與其他基礎材料產業,發展醫療器材產業。此外,政府也應致力於石化產業轉型,提升產值並減少污染,並發展農業新樣貌。
針對近期的勞資爭議事件,林院長指出,勞方與資方應互相幫助,政府期待勞資雙方在互利與和諧的立場進行對話,表達彼此的希望與困難,一起協商、解決問題。林院長強調,企業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社會對於企業也有許多期待,希望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為社會做出最好貢獻。政府與企業為國家與社會的繁榮共同努力,讓企業所創造的利潤與社會一起分享,目標一致。
林院長表示,期待與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持續溝通,只要是對產業和國家有利的主張皆可提出,希望藉由政策溝通,檢視相關問題,達到促進國家社會繁榮的目標。
今日出席會議的產業代表所提出建言,包括逐步落實「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政策、檢討及修訂不合時宜環保法規、工程採購決標方式、協助煉鋼爐碴(石)去化及資源化之推動、解決廢(污)水處理廠產生之污泥餅去化與最終處置問題等,現場並由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勞動部、工程會等相關部會回應說明。(撰稿:王振民,電話:02-23410648)
林院長指出,近年來臺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投資逐步下滑,令人憂心,因此政府必須改善企業投資與經營環境,讓企業願意繼續經營。改善企業投資環境必先解決缺地、缺水、缺電、缺人才、缺工等「五缺」問題。
首先是解決缺地問題,林院長指出,國內現有工業區閒置土地達上千公頃,國發會日前已擬定促進投資方案,分短、中、長期釋放這些閒置土地,以出租方式供民間運用,並於前2年在一定條件下免去租金,藉此活化工業區閒置土地,以維持地價穩定。
其次是缺水問題,林院長表示,社會大眾關心的浪費水資源、漏水率、水庫保持一定的容量、區域水資源平衡、有效利用農業灌溉水源等問題,政府都會積極處理。
針對缺電問題,林院長表示,停止核能發電已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在既有的核一、二、三廠不延役情況下,政府應該致力於增加燃氣電廠運轉、藉燃煤電廠更新讓低汙染的燃煤電廠加入發電行列,並運用工業用電大戶「需量競價」機制,減少尖峰時間用電負荷。另將運用「分時電價」及智慧電表分散民生用電,紓解供電壓力;此外,提高太陽能發電量、鼓勵汽電共生、向民間購電等措施,均對供電能力有很大助益。林院長強調,透過上述努力,我國將發展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產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
至於缺人才問題,林院長表示,為解決留才問題,已請國發會研議讓高階人才留在臺灣開創更好機會,讓臺灣成為人才匯集的地方;至於一般人力的補充,政府將強化技職教育,讓產、學、研密切結合,並藉由企業配合教育政策,鼓勵外籍學生畢業後願意留在臺灣工作,使得人才的培養及運用有更大的利基。
林院長針對環評議題表示,鼓勵企業投資應減少不確定性,雖不應降低環評標準,但必須減少環評的不確定性,包括選址錯誤、過多不同意見造成程序複雜化等因素,目前已請環保署研議環保與發展間的平衡,注意投資時效性,於制度建立後分階段處理。
有關產業升級轉型部分,林院長表示,政府將積極發展五大創新產業,促進投資動能,希望這些產業未來有明顯成長。首先是亞洲矽谷,藉由物聯網、巨量資料及機械化基礎的結合,促成新產業的發展。為了讓創業者的想法與基礎人才能有充分發展的空間,政府的作法是調整市場和法規。目前有很多法規正在檢討與修改,例如「公司法」已多年沒有修改,已請經濟部於明(106)年5月提出「公司法」修正草案,鬆綁相關法規,讓產業充分發展。此外,政府將提出振興養豬業方案,其中運用沼氣發電深具指標性意義,已請經濟部和農委會落實相關推動工作。
針對精密機械產業和國防產業議題,林院長指出,臺灣有很好的機械、技術與材料產業,需要尖端技術突破,並與國防產業結合,政府將陸續推出國機、國艦國造等相關方案,期望取得世界認證,將相關產業產品商業化,行銷海外,最終在產業水準上能與日本和德國並駕齊驅。
至於醫藥生技產業,林院長指出,過去幾年間臺灣已在生技醫藥產業累積許多成果,希望能藉由這些成果提升學名藥製造水平,讓新藥開發成為臺灣未來的新興產業,同時結合機械產業與其他基礎材料產業,發展醫療器材產業。此外,政府也應致力於石化產業轉型,提升產值並減少污染,並發展農業新樣貌。
針對近期的勞資爭議事件,林院長指出,勞方與資方應互相幫助,政府期待勞資雙方在互利與和諧的立場進行對話,表達彼此的希望與困難,一起協商、解決問題。林院長強調,企業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社會對於企業也有許多期待,希望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為社會做出最好貢獻。政府與企業為國家與社會的繁榮共同努力,讓企業所創造的利潤與社會一起分享,目標一致。
林院長表示,期待與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持續溝通,只要是對產業和國家有利的主張皆可提出,希望藉由政策溝通,檢視相關問題,達到促進國家社會繁榮的目標。
今日出席會議的產業代表所提出建言,包括逐步落實「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政策、檢討及修訂不合時宜環保法規、工程採購決標方式、協助煉鋼爐碴(石)去化及資源化之推動、解決廢(污)水處理廠產生之污泥餅去化與最終處置問題等,現場並由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勞動部、工程會等相關部會回應說明。(撰稿:王振民,電話:02-23410648)
相關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