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upn-taipei news-young-2011-12-30-08-政府跨部會資源整合 協助青年就業

政府跨部會資源整合 協助青年就業 相較歐美國家 臺灣青年就業情況已明顯改善 青年失業偏高一直是社會及媒體關注的議題,但是如從實際統計數據來看,可以發現青年失業問題已有改善。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到29歲的青年失業率,從民國98年的10.61%逐年下降,99年平均失業率降到9.84%,到100年1至11月的平均失業率為8.89%,顯見經過跨部會的努力與合作,青年失業問題已趨緩和。 青年失業比例偏高也一直是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先進國家青年失業率都高於全體失業率的2至3倍之間,英國青年的失業率高達22%,甚至創下英國自1992年以來青年失業比例最高,美國剛畢業的大學生失業率更高達18%。根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2010年的統計,臺灣15-24歲青年失業率為總體的2.51倍,與世界各國相近。其他國家如義大利(3.31倍)、盧森堡(3.18倍)、瑞典(2.99倍)、挪威(2.66倍)、紐西蘭(2.63倍)、南韓(2.65倍)等國家都高於我國。相較於歐美國家,我國青年失業率並不算高,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院長丹德克(Christopher Dandeker)100年11月來台訪問時,也讚賞我國減緩青年失業率的優異表現。 青年失業多屬自願性失業 2010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12月中旬應邀來臺訪問交流,他指出臺灣面臨大專畢業生長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景氣好壞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他觀察其它國家不同調查結果為例,認為大專及以上畢業生失業原因多為自願性,可能對工作條件要求較高,想尋求高階職缺如公務員等,即使有工作機會找上門,但還是選擇繼續等待。 皮薩里德斯教授的見解對照於臺灣的現況確實吻合,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100年人力運用調查結果」,100年5月失業人數有47萬6千人,在找尋工作過程中曾遇有工作機會者計24萬人或占50.46%,其未就業的原因以待遇太低占52.57%居首位,其餘為地點不理想(17.89%)、興趣不合(7.39%)及學非所用(7%)。失業期間超過一年之長期失業尋職過程中遇有工作機會者占47.05%,其未就業原因以嫌棄待遇太低占67.87%為主要因素。 由於長期失業者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占43.4%(35,000人)最多,調查結果顯示失業者並非沒有工作機會,嫌待遇低及地點不滿意為主要原因,而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勞動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專家判斷其失業多屬「自願性失業者」。 政府跨部會整合 持續投資青年協助就業 政府為防患未然,對青年就業問題預先提出因應措施。從98年著手研議規劃,99年開始推動,青輔會協調教育部、經濟部、勞委會等七部會訂定「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包含青年職涯探索、職場體驗、就業媒合、創業服務、專長培訓及長期失業者加強就業促進服務等六大面向,共有52項計畫,涵蓋原住民、失業青年、弱勢家庭青年、身心障礙青年及創業婦女等方面,99年至100年6月止,已協助就業、培訓及輔導多達243萬人次。 而青年所得收入,依主計處統計資料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未滿30歲青年平均年所得收入,99年為42.2萬元,較民國97年的41.84萬元和民國98年的42.06萬元,已有增加。青年起薪因99年景氣好轉,企業獲利增加,99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72%,創24年來新高。100年1至10月平均薪資為4.62萬元,為歷年同期最高水準,較去年同期增加2.91%,實質平均薪資亦增1.49%,其中經常性薪資為3.6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7%,實質經常性薪資亦增0.08%,顯見經濟成長的結果已逐步反應,並且帶動平均薪資水準。主計處調查資料發現有20%廠商已平均調高3%薪資,調薪人數占受僱者37%,薪資水準已有提升趨勢。如再比較實質購買力,我國實質薪資確實優於日本及韓國。

沒有留言: